一、 以法治保障经济发展
是什么: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的重要保障
怎么做:(1)要加强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化建设,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法治化水平,以法治化方式领导和管理经济;(2)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产权制度,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3)要积极营造公平有序的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营造各种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
二、 以法治保障政治稳定
是什么:保障政治安全、政治稳定是法律的重要功能。
怎么做:(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通过修改宪法,依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依法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党心民心进一步提振和凝聚,党的领导地位和人民民主专政政权更加稳固。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越是繁重,越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巩固执政地位、改善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三、 以法治保障文化繁荣
是什么:文化是民族血脉和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怎么做:(1)紧紧围绕建立健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有利于激发文化创造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文化法律制度;(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依法保障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四、 以法治保障社会和谐
是什么:社会和谐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
怎么做:(1)要充分发挥法治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基石的作用;(2)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3)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五、 以法治保障生态良好
是什么: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怎么做:要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对生态环境予以最严格的保护,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予以最严厉的制裁。
六、 处理好政治和法治的关系
是什么:每一种法治形态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论,每一种法治模式当中都有一种政治逻辑,每一条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种政治立场
怎么做:
1.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1)坚持宪法确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不动摇,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
2.处理好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
党的政策与国家法律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党的政策是国家法律的先导和指引,国家法律是党的政策的保障。
七、 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
是什么:法治与改革相辅相成、相伴而生,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怎么做:
1.必须在法治下推进改革。
(1)要发挥法治对改革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2)该得到法律授权的不要超前推进。
2.在改革中完善法治。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要有序推进改革;(2)要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确保改革和法治实现良性互动。
八、 处理好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是什么:“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怎么做:
1.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
(1)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2)在道德教育中突出法治内涵,注重培育人们的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3)把道德要求贯彻到法治建设中。一方面,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另一方面,把实践中广泛认同、较为成熟、可操作性强的道德要求及时上升为法律规范。同时,还要坚持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发挥执法司法惩恶扬善功能。
2.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
法律是底线的道德,也是道德的保障。要依法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失德行为的整治。
九、 处理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
是什么:依规管党治党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前提和政治保障。
怎么做:
1.完善党内法规体系。
党内法规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相统一的高度,科学认识党内法规及其与国家法律的关系,确保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衔接与协调。
2.坚持依规治党带动依法治国。
总书记指出:“依规治党深入党心,依法治国才能深入民心。”
3.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
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法规的衔接和协调,努力形成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制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保障的格局,提升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