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测试 / 张开凡的职教高考逆袭记​

张开凡的职教高考逆袭记​

开始打字练习

复读一年,狗血与荣光:张开凡的职教高考逆袭记​

九月的定远化工学校,蝉鸣还带着余温,张开凡却背着半旧的笔记本电脑,在复读班的门口攥紧了书包带。屏幕右下角的 “C 语言编译错误” 弹窗还没关掉,就像他去年职教高考落榜的遗憾 —— 计算机专业分数线差了 12 分,梦想中的文达学院成了遥不可及的光。​

“凡哥,又来啃代码啊?” 同桌林晓雨把一杯热豆浆推过来,屏幕上是她刚写好的 Python 爬虫作业。张开凡抬头,看见女孩马尾辫上的蓝丝带晃了晃,像极了去年考场外,他给她讲冒泡排序时,她别在笔上的那根。那时候他们还没捅破窗户纸,只知道一起泡在计算机实训室,从清晨的键盘敲击声,待到深夜的主机散热风扇嗡鸣。​

可复读班的平静没持续多久,狗血剧情就猝不及防地砸了过来。十月的计算机技能竞赛报名,张开凡刚填好表格,就看见班长赵磊把林晓雨堵在实训室门口。“晓雨,你跟我一组吧,凡哥去年都没考上,跟他组队就是浪费机会。” 赵磊的声音不大,却像病毒代码一样,在张开凡耳边反复循环。​

他攥着鼠标的手紧了紧,屏幕上的 “Hello World” 程序突然变得刺眼。去年落榜的阴影还没散去,赵磊的挑衅又添了新伤 —— 更让他心乱的是,林晓雨犹豫了。那天晚上,张开凡在实训室待到凌晨,键盘上的键帽被按得发烫,他把去年的错题重新敲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屏幕亮起 “编译成功” 的提示,才发现林晓雨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他落在教室的保温杯。​

“凡哥,我跟你一组。” 女孩的眼睛亮晶晶的,“赵磊说你不行,但我见过你为了调试一个数据库连接,熬了三个通宵。” 那天夜里,实训室的灯光映着两人的影子,键盘声和偶尔的讨论声,成了复读生活里最温暖的底色。他们一起啃《计算机组成原理》,在虚拟机里搭建 python系统,甚至为了一个算法优化争得面红耳赤,最后又笑着分享同一包薯片。​

可狗血从来不会缺席。十二月的模拟考,张开凡的计算机实操成绩突然下滑 —— 他发现自己的编程思路,竟和赵磊的答卷惊人地相似。“你是不是偷看我代码了?” 赵磊在走廊里拦住他,语气带着质问。张开凡愣住了,直到林晓雨冲过来解释:“是我上次把凡哥的笔记借你参考,我忘了跟他说!”​

原来林晓雨怕赵磊跟不上进度,偷偷把张开凡整理的易错点笔记借了出去,却没料到会引发这样的误会。那天下午,张开凡没去实训室,而是在操场的看台上坐了一下午,笔记本电脑里存着他和林晓雨一起写的项目代码,文件夹名叫 “文达之约”。他想不通,为什么真诚的付出,总会被误解搅得一团糟。​

转机出现在三月。文达学院的计算机专业老师来学校宣讲,提到职教高考的实操题会侧重 “Python 数据分析”,这正是张开凡和林晓雨最近主攻的方向。宣讲会后,老师看着他们提交的校园消费数据分析项目,笑着说:“你们这思路,比有些本科生还清晰。”​

这句话像一剂强心针,让张开凡重新振作起来。他和林晓雨制定了冲刺计划:每天早上背计算机理论考点,下午在实训室练实操,晚上互相抽查代码漏洞。赵磊看着他们的进度,偶尔会过来请教问题,曾经的矛盾渐渐化解,变成了复读班特有的 “竞争式互助”。​

五月的考场,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键盘上。张开凡深吸一口气,手指落在熟悉的键帽上,从 C 语言程序设计到数据库操作,每一道题都像老朋友一样亲切。交卷时,他看见林晓雨冲他比了个 “OK” 的手势,眼眶突然有些发热 —— 这一年的汗水、误会、坚持,都在这一刻有了归宿。​

七月的录取通知书,印着文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校徽。张开凡拿着通知书,在实训室门口遇见林晓雨,女孩手里也攥着同样的信封。“凡哥,以后我们可以一起去文达的机房写代码啦!” 蓝丝带在风里飘着,像他们一年前约定的那样。​

远处,赵磊跑过来,笑着说:“恭喜啊,以后到了大学,咱们还得比一比谁的代码更高效!” 张开凡看着眼前的两人,突然明白,复读这一年,不仅是考上大学的逆袭,更是在狗血与温暖中,学会了如何在计算机的世界里,用真诚和坚持,写出属于自己的 “正确代码”。​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发布,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本文打字速度TOP10

  • 暂无打字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