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测试 / 我要考本

我要考本

开始打字练习

海报的名字总让他成为人群中的焦点 —— 老家巷口那家小打印店,是父母半生的营生,他出生那天,父亲正忙着赶制一批商场促销海报,随口就把 “海报” 两个字填在了出生证明的姓名栏里。从小到大,“海报” 这个名字常被同学调侃,他却渐渐习惯了这份独特,就像习惯了父母打印店里油墨的味道,也习惯了专科校园里 “够用就好” 的氛围,直到大三那年的招聘会,这份平静被彻底打破。​

那天的体育馆里挤满了人,海报攥着精心准备的简历,在各个摊位前穿梭。走到一家心仪的文化公司摊位前,HR 扫了眼他简历上的 “专科” 字样,眼神瞬间冷了下来,敷衍地说:“我们优先考虑本科生,你可以再看看其他岗位。” 这句话像根刺扎进他心里,他看着身边本科生被热情接待的场景,指节攥得发白,手心的简历被汗水浸得发皱。走出体育馆时,冷风刮在脸上,他突然停下脚步,对着天空用力喊了一声:“我要考本!”​

从那天起,备考室的灯成了海报生活里最亮的光。每天清晨六点,天还没亮,他裹着厚厚的棉袄穿过空荡荡的走廊,声控灯随着他的脚步一盏盏亮起,冻疮冻红的手指紧紧攥着单词本,嘴里念念有词,连呼出的白气都带着单词的节奏。图书馆三楼靠窗的角落是他的 “专属座位”,桌上堆着半人高的习题册,封面写着 “考本必胜”,每页都布满密密麻麻的批注:红色的是重点,蓝色的是疑问,黑色的是错题解析,还有几处歪歪扭扭的 “再坚持”,是他撑不下去时写给自己的鼓励。​

中午他从不回宿舍,就在图书馆走廊的长椅上啃面包,配着保温杯里的热水,一边吃一边翻笔记。晚上闭馆铃声响起,他才收拾东西离开,路灯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耳机里循环着英语听力,脚步却始终坚定。最难熬的是三月,模拟考成绩连续下滑,英语阅读错得一塌糊涂,政治主观题也写不到得分点上。某个深夜,他把笔狠狠摔在桌上,看着窗外清冷的月光,眼泪突然忍不住掉了下来。就在这时,手机弹出室友发来的消息:“还记得去年我们路过师范大学,你说想春天去看那里的樱花吗?” 附带的还有一张去年拍的樱花照片,粉白的花瓣开得热烈。他盯着照片看了很久,猛地擦干眼泪,重新捡起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不能放弃,樱花还在等我。”​

之后的日子,他调整了复习计划,每天花两小时整理错题,周末还去蹭本科的公开课,笔记记了一本又一本。考试那天,他握着准考证的手微微发抖,走进考场时,却深吸一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落笔的瞬间,之前所有的努力仿佛都有了方向,每一道题都答得格外顺畅。​

查分的清晨,他早早坐在电脑前,手心里全是汗,连输入准考证号都输错了两次。当屏幕上的分数跳出来,超过分数线三十分时,他愣了几秒,然后蹲在地上捂住脸,肩膀不停颤抖,压抑了很久的情绪终于爆发,有激动,有委屈,更多的是释然 —— 他做到了。​

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阳光格外好。他站在专科校园的门口,回头望了望曾经奋斗过的教学楼和图书馆,又低头摸了摸怀里的通知书,嘴角忍不住上扬。父母特意从老家赶来,母亲抱着他哭了,父亲拍着他的肩膀,声音有些沙哑:“我儿子真棒。” 海报笑着把通知书放进包里,和父母一起走向公交站,他知道,这张薄薄的纸片背后,是无数个挑灯夜读的夜晚,是一次次想要放弃又咬牙坚持的自己,更是家人默默的支持。前方,不仅有师范大学盛开的樱花,更有属于他的、更辽阔的未来。​

更意外的是,大三那年,他在校园招聘会上再次遇到了当初拒绝他的文化公司 HR。对方看着他的简历,惊讶地说:“你就是当年那个要考本的同学?现在我们正缺有韧性的文案,要不要来试试?” 这一次,海报握着简历的手很稳,他从容地介绍自己的作品,眼里满是自信。​

走出招聘会时,阳光洒在身上,他抬头望着师范大学的教学楼,突然明白:逆袭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无数个深夜的坚持,是从 “被轻视” 到 “被认可” 的跨越,更是自己对自己的承诺 —— 那个对着天空喊 “我要考本” 的少年,终于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发布,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