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信息技术专业的第一节编程课,我就被孙文慧圈粉了。那天老师让我们用 Python 写一个简单的倒计时程序,我对着满屏的代码抓耳挠腮,调试了十几次还是报错,屏幕上的 “SyntaxError” 像嘲笑的鬼脸,急得我手心直冒汗。正当我烦躁地抓着头发时,旁边传来轻轻的敲击键盘声,紧接着一只纤细的手递过来一张便签:“你看这里,循环语句的冒号漏了,还有变量名不能用数字开头哦。”
我转头,看见文慧坐在我邻座,马尾辫垂在肩后,眼镜片反射着机房的白光。她没看我,手指还在键盘上快速敲击,屏幕上的代码整齐得像列队的士兵。“我帮你看看?” 见我没动静,她侧过头,嘴角带着浅浅的笑意。那天她花了十分钟,手把手教我排查语法错误,还在我的代码里加了个小彩蛋 —— 倒计时结束后会弹出一只蹦跳的卡通小猫。“这样看着就有意思多啦。” 她说话时,睫毛在眼下投出淡淡的阴影,我盯着她指尖在键盘上跳跃的模样,突然觉得编程好像也没那么枯燥了。
从那以后,我们成了机房里的 “固定搭档”。每次实训课,她都会提前帮我占好靠窗的位置,那里网速最快,还能看到楼下的篮球场;遇到复杂的数据库设计,我会帮她整理需求文档,她则负责写核心代码,我们分工明确,效率总能甩其他同学一截。有次为了完成校园图书管理系统的实训项目,我们在机房待到晚上九点,窗外的路灯亮了一片,她揉着发酸的肩膀说:“用户登录模块总提示密码错误,我找不到问题在哪。” 我凑过去,看着她屏幕上的代码,突然发现密码加密时少了一位盐值,随手帮她补上。“你看,这样就好了。” 我话音刚落,系统成功跳转的页面弹了出来,文慧兴奋地拍了下我的胳膊:“你也太厉害了吧!我盯了这行代码半小时都没看出来!” 她的指尖带着微凉的温度,我却觉得胳膊被碰到的地方,像烧了一团小火。
真正心动,是在市级信息技术技能大赛的现场。我们组队参加 “校园信息化 APP 开发” 项目,比赛当天,我负责的前端页面突然出现兼容性问题,在手机端显示错乱,距离提交还有不到一小时,我急得满头大汗。文慧却异常冷静,她让我把代码传给她,自己则打开调试工具,手指在键盘上翻飞:“别慌,我们把自适应布局改成弹性盒模型,再加个媒体查询。” 她边说边给我讲解思路,声音平稳得像在平时的实训课上。最后十分钟,我们终于修复了所有 bug,成功提交作品。公布结果时,我们拿到了一等奖,站在领奖台上,文慧举着证书,眼睛亮得像星星:“我说过我们一定能行吧!” 我看着她笑起来时露出的梨涡,突然特别想把这一刻永远记下来 —— 原来和喜欢的人一起攻克难题,是这么有成就感的事。
职高的日子里,除了实训和比赛,我们还有很多专属的小默契。她知道我记不住复杂的代码语法,会把常用的函数整理成手册,用彩色笔标注重点;我知道她写代码时喜欢喝柠檬味的汽水,每次去机房都会多带一瓶。有次她感冒了,却还是坚持来上编程课,趴在桌上咳嗽时,我悄悄把自己的保温杯递给她,里面是妈妈早上煮的冰糖雪梨水:“喝点热的,别硬撑。” 她捧着杯子,鼻尖红红的,小声说:“谢谢你啊。” 那天的机房很安静,只有键盘敲击声和她偶尔的咳嗽声,我却觉得空气里好像飘着甜甜的味道。
毕业那天,我们在机房里拍了合影,背景是我们一起开发的图书管理系统界面。我从包里掏出一个 U 盘递给她,里面存着我们两年来合作过的所有项目代码,还有一张我偷偷拍的她写代码的照片。“文慧,” 我紧张得声音发颤,“从第一次你帮我改代码开始,我就喜欢你了。以后不管你去哪个城市做开发,我都想和你一起写代码,一起做项目。” 她接过 U 盘,指尖轻轻摩挲着外壳,过了好一会儿,才抬头看着我,眼睛里闪着泪光:“我也是,我早就喜欢你了。” 那天的阳光透过机房的窗户,落在我们身上,屏幕上的代码好像也变成了浪漫的符号。
后来我们虽然去了不同的城市读大专,但每天都会在线上一起写代码,分享学习心得。她会拍自己新做的网页给我看,我会跟她吐槽学校里难搞的实训项目。放假见面时,我们还会去以前的职高机房,坐在曾经的位置上,像以前一样讨论代码。文慧总说:“等我们毕业,就一起开家工作室,做属于我们自己的软件。” 我总会笑着点头,因为我知道,不管未来有多少代码要写,多少 bug 要改,只要身边有她,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
那段藏在代码和屏幕后的爱情,没有轰轰烈烈的告白,却有着一起调试程序的踏实,有着互相鼓励进步的温暖。它像一行行整齐的代码,看似平凡,却搭建起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支撑着我们在信息技术的世界里,一起逐光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