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r在我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86年中国科学院等研究单位通过公共交换电话网络连接欧洲国家开展的国际联机数据库检索业务。1994年4月20日,“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NCFC)工程连入Internet的64Kbps国际专线开通,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从此我国正式被国际上承认为有Internet的国家。
1994年,由国家投资、教育部负责管理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开通。
1995年,中国科学院启动京外单位联网工程(俗称“百所联网”工程)。
1996年,中国科学院决定正式将以NCFC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中国科学院院网命名为中国科技网(CSTNET),主要为科技用户、科技管理部门及科技有关的政府部门服务。
1996年,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骨干网建成并正式开通,全国范围的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络开始提供服务。
1996年9月,中国金桥信息网(CHINAGBN)连入美国的256Kbps专线正式开通。中国金桥信息网宣布开始提供Internet服务,主要提供集团用户的专线接入和个人用户的单点上网服务。
1997年,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实现了与中国其他三个互联网络,即中国科技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金桥信息网的互联互通。由此,Internet的应用在我国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2022年11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白皮书。白皮书指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白皮书的发布,对世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方向、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网络社会的建设进程等具有重大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