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风带着夏末的余温,吹进青大的校门时,林微正抱着一摞《现当代文学作品选》往图书馆走。梧桐叶在头顶沙沙作响,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极了她此刻有些慌乱的心绪 —— 这是她第一次独自来图书馆找书,按照课程要求,需要借阅一本 1987 年版的《边城》,可绕着一层的文学区转了三圈,还是没找到对应的书架。
“同学,你在找哪本书?”
身后忽然传来一道清冽的男声,像冰镇汽水划过喉咙的清爽。林微转过身,撞进一双带着笑意的眼睛里。男生穿着简单的白色 T 恤,牛仔裤,背着一个黑色的双肩包,手里还拿着一本厚厚的《量子力学导论》。他的头发软软地贴在额前,额角有颗小小的痣,说话时嘴角会微微上扬,露出一点虎牙。
“我、我找 1987 年版的《边城》。” 林微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手指紧张地绞着书包带,“但我好像找不到对应的书架。”
男生顺着她的目光看向书架,伸手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点开一个图书馆馆藏查询的页面:“你看,1987 年版的《边城》在第三排书架的 C 区,分类号是 I246.57。” 他一边说着,一边带头往第三排书架走,“我叫陈屿,物理系大二的。你呢?”
“林微,文学系大一的。” 林微跟在他身后,看着他的背影,忽然觉得图书馆里的空调风好像没那么凉了。
第三排书架的 C 区果然放着那本 1987 年版的《边城》,深蓝色的封面已经有些磨损,书脊上的字迹也微微褪色。林微伸手去拿,指尖却不小心碰到了旁边的一本书,眼看那本书就要掉下来,陈屿眼疾手快地伸手扶住,将书稳稳地放回原位。
“小心点,这些老书都很脆弱。” 陈屿笑着说,指了指那本《边城》,“这本书我之前也借过,里面有前辈留下的批注,很有意思。”
林微接过书,小心翼翼地翻开,果然在扉页上看到一行娟秀的字迹:“翠翠的等待,是青春里最温柔的执着。” 字迹的颜色已经有些淡了,却依旧能看出书写者当时的心境。她抬头看向陈屿,正好对上他的目光,两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从那以后,林微成了图书馆的常客,而且每次都能在第三排书架附近看到陈屿的身影。有时他在认真地看书,眉头微微皱着,像是在思考什么难题;有时他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笔尖在纸上划过的声音很轻,却能清晰地传到林微的耳朵里。
林微喜欢坐在靠窗的位置,阳光能正好落在书页上,暖融融的。她看书累了的时候,就会偷偷抬头看陈屿,看他认真的模样,看他偶尔会因为解出一道难题而露出的开心笑容。她发现陈屿有个习惯,每次来图书馆都会带一杯热牛奶,放在手边,偶尔会喝一口,眼神却依旧停留在书本上。
有一次,林微因为早上起晚了,没来得及吃早饭,就匆匆赶来图书馆。看到陈屿时,她正饿得肚子咕咕叫,脸颊也因为不好意思而变得通红。陈屿好像察觉到了她的窘迫,从背包里拿出一块全麦面包和一盒热牛奶,放在她的桌子上:“我早上多买了一份,你要是不介意的话,就吃点吧。”
林微愣了一下,抬头看向陈屿,他的耳朵微微泛红,眼神有些闪躲:“我、我不是特意给你买的,就是刚好多买了。”
“谢谢你。” 林微拿起牛奶,指尖碰到温热的包装盒,心里也跟着暖了起来。她咬了一口面包,全麦的香气在嘴里散开,混合着牛奶的甜味,竟觉得这是她吃过最好吃的早餐。
随着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多,林微和陈屿也渐渐熟悉起来。他们会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林微会给陈屿讲《边城》里的故事,讲翠翠和傩送之间的情愫;陈屿则会给林微讲量子力学里的有趣现象,讲薛定谔的猫,讲平行宇宙。虽然两人的专业相差很远,却总能找到共同话题。
期中考试来临的时候,图书馆里的人变得更多了。林微因为要复习的内容太多,有些焦虑,晚上经常失眠。有一天晚上,她在图书馆待到很晚,收拾东西准备走的时候,发现陈屿还在座位上做题。
“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没走?” 林微走过去,轻声问道。
陈屿抬起头,揉了揉眼睛,眼底有淡淡的黑眼圈:“还有几道题没解出来,想再试试。你呢?复习得怎么样了?”
“不太好,感觉好多内容都记不住。” 林微叹了口气,坐在他对面的座位上,“我好像有点焦虑。”
陈屿放下笔,从书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翻开其中一页,上面写着一些缓解焦虑的小方法:“这是我之前焦虑的时候总结的,你可以试试。比如每天晚上睡前听十分钟轻音乐,或者把要复习的内容分成小块,一点一点来。”
林微看着笔记本上工整的字迹,心里忽然觉得很踏实。她拿出手机,把那些小方法拍下来,抬头对陈屿说:“谢谢你,陈屿。有你在,我好像没那么焦虑了。”
陈屿的脸颊微微泛红,低头看了看笔记本,又抬头看向林微:“其实,我每次看到你在看书,就觉得很安心。好像只要你在附近,我就能静下心来做题。”
那天晚上,他们一起走出图书馆。夜色很浓,校园里的路灯散发着暖黄色的光,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他们并肩走着,没有说话,却一点也不觉得尴尬。偶尔有晚归的同学从身边经过,笑着和他们打招呼,林微会礼貌地回应,然后偷偷看一眼身边的陈屿,发现他也在看自己。
期中考试结束后,学校举办了一场校园歌手大赛。林微报名参加了,她准备唱一首孙燕姿的《遇见》。比赛那天,她有些紧张,站在后台不停地深呼吸。就在这时,陈屿忽然出现在后台,手里拿着一束向日葵,花瓣上还带着水珠。
“我来给你加油。” 陈屿把向日葵递给她,眼神坚定,“你唱歌很好听,别紧张,就像平时在图书馆给我讲故事一样就好。”
林微接过向日葵,看着花瓣上的水珠,心里充满了勇气。她走上舞台,灯光落在她身上,她看到台下的陈屿正举着一个写着 “林微加油” 的牌子,眼睛亮晶晶的,像有星星落在里面。
林微深吸一口气,随着音乐的响起,轻轻唱起:“我遇见谁,会有怎样的对白;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 她的声音很轻,却充满了感情,台下的观众都安静地听着,陈屿更是一动不动地看着她,眼神里满是温柔。
比赛结束后,林微获得了第三名。她走下台,陈屿立刻跑过来,递给她一瓶水:“唱得真好,比我想象中还要好听。”
“谢谢你来给我加油。” 林微接过水,喝了一口,看着陈屿,忽然鼓起勇气说,“陈屿,我好像…… 喜欢你。”
陈屿愣住了,眼睛睁得大大的,像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过了几秒,他才反应过来,嘴角慢慢上扬,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林微,我也是。从第一次在第三排书架帮你找书的时候,我就喜欢你了。”
那天晚上,他们手牵着手走在校园里,月光洒在他们身上,温柔又浪漫。林微想起第一次在图书馆遇见陈屿的场景,想起他递给自己的热牛奶,想起他笔记本上的小方法,想起他举着牌子给自己加油的模样,忽然觉得,原来爱情可以这么美好,就像《边城》里的故事一样,温柔又纯粹。
后来,林微和陈屿依旧经常去图书馆,还是坐在原来的位置,还是在第三排书架附近。林微会继续给陈屿讲文学故事,陈屿也会给林微讲物理知识。他们一起在图书馆里复习,一起在校园里散步,一起去吃学校门口的小吃,一起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日子。
毕业那天,林微和陈屿又来到了图书馆的第三排书架前,那本 1987 年版的《边城》还放在原来的位置。林微伸手拿出书,翻开扉页,在原来的批注下面,写下了一行新的字迹:“在第三排书架遇见的你,是我青春里最幸运的事。”
陈屿从身后抱住她,下巴轻轻抵在她的肩膀上,轻声说:“林微,谢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里。未来的日子,我想和你一起,读更多的书,走更远的路。”
林微靠在陈屿的怀里,看着窗外的梧桐叶,嘴角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她知道,他们的故事,就像图书馆里的老书一样,会在时光的沉淀中,变得越来越珍贵,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