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真经
无论何人,只要在社会上混过一段时间,便多多少少练就察言观色的本事,他们会根据你的喜怒哀乐来调整和你相处的方式,并进而顺着你的喜怒哀乐来谋取自己的利益。你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意志受到了别人的掌控。如果你的喜怒哀乐表达失当,有时会惹来无端之祸。因此,高明哲一般都不随便表现这些情绪,以免被人窥破弱点,予人以可乘之机。越是精于生存之道的人,城府便越深,“喜怒不露于外,好恶不示于人”。
厚黑妙用
事实上,喜怒哀乐是人的基本情绪,没有喜怒哀乐的人其实很可怕,因为你不知道他对某件事的反应、对某个人的观感,让人面对他时,有不知如何应对的慌乱。
其实,没有喜怒哀乐的人并不存在,他们只是不把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罢了。在人际交往中,做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所以,要把喜怒哀乐藏在口袋里,别轻易拿出来给别人看。
楚汉战争期间,刘邦屡次被项羽打败,兵困荥阳,处境危在旦夕。而正在这时,刘邦的部下韩信在北线却捷报频传,攻占了齐国。随着军事上的节节胜利,韩信的政治野心也逐渐膨胀起来。他派人面见刘邦,要求封自己为假(代理)齐王。刘邦一听,便怒不可遏,对前来送信的信使大声斥责。张良正坐在刘邦身边,急忙用脚轻轻踢了刘邦一下,附耳说道:“汉军刚刚失利,大王有力量阻止韩信称王吗?不如顺水推舟答应他,否则将会产生意外之变。”刘邦立即心领神会,感到前言有失,便话锋一转,反改口骂道:“大丈夫既定诸侯,就要做个真王,何必要做假王!”刘邦原本爱骂人,这一骂不足为怪,况且前后两语衔接不错,竟也没露出什么破绽。
不久,刘邦派张良作为专使,为韩信授印册封。刘邦不动声色稳住了韩信,为汉军日后十面埋伏,击败项羽作了组织准备。如果当时便为此事与韩信闹翻,后果不堪设想。
领导者一旦露出了真情,就容易为人所看穿,以至于受到挑拨,而导致做出错误的决定。“喜怒不露于外”,亦即尽量压抑个人的感情,以冷静客观的态度来应付事情,这种性格的人才配做一位领导者。
这种性格至少有两大优点:
(1)当组织内部遭遇困难时,如果领导者露出不安的表情或慌乱的态度,便会影响到全体员工,一旦根基动摇,就会带来崩溃。这种情形下,如果能保持冷静、若无其事的态度,最能安抚民心。
(2)在对外交涉谈判时,具有从容镇定、成竹在胸的泱泱大风。如果把持不住,露出感情,如同自掀底牌一般,容易被对方控制而屈居下风。
不轻易表露出自己的观点、见解和喜怒哀乐,被称为“深藏不露”,这是古今中外成功的领导者用以控制下属的一种重要方法。历来聪明的领导者一般都喜欢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不让别人窥出自己的底细和实力,这样部下就难以钻空子了,就会对领导感到神秘莫测,就会产生畏惧感,也容易暴露出自己的真实面目。领导如同在暗处,下属如同在明处,控制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很难说自己的一句话,甚至一个表情在对方心里造成什么样的反应,会采取什么措施“反击”;随便把喜怒哀乐表现出来,也很容易被人窥破内心,从而牵着你的鼻子走。
做人要懂得用“拟态”和“保护色”,保持点神秘感,让人不敢妄自揣度,也就不敢对你轻举妄动。
俾斯麦35岁时,担任普鲁士国会的代议士。当时奥地利非常强大,曾经威胁德国如果企图统一,奥地利就要出兵干预。
俾斯麦一生都在狂热地追求普鲁士的强盛,他梦想打败奥地利,统一德国。他曾说过一句著名的话:“要解决这个时代最严重的问题并不是依靠演说和决心,而是依赖铁和血。”但是令所有人惊异的是,这样一个好战分子居然在国会上主张和平。但这并不是他的真实意图,事实上,他连做梦都想着统一德国。
他说:“没有对于战争后果的清醒认识,却执意发动战争,这样的政客,请自己去赴死吧!战争结束后,你们是否有勇气承担农民面对农田化为灰烬的痛苦?是否有勇气承受身体残废、妻离子散的悲伤?”
听了俾斯麦的这番演说,那些期待战争的议员迷惑了,最后,因为俾斯麦的坚持,终于避免了战争。
由于德国主张和平,奥地利很是满意,就一直没有进行阻挠。
几个星期后,国王感谢俾斯麦为和平发言,委任他为内阁大臣。几年之后,俾斯麦成了普鲁士首相,这时他对奥地利宣战,摧毁了原来的帝国,统一了德国。
俾斯麦赞成和平的真实原因是他意识到普鲁士的军力赶不上其他欧洲强权的实力,并不适合发动战争。如果战争失利,他的政治生涯就岌岌可危了。他渴望权利,所以就坚持和自己意愿相反的主张,发表那些违背自己意愿的言论。
这样的计谋在兵法上无疑是运用最多的了。西汉名将李广有一次与匈奴骑兵相遇,匈奴有数以千计的骑兵,而李广只带了百余人马,一旦和匈奴冲撞,定会全军覆没。
李广带领的百余名骑兵见到这种形势都很害怕,想马上逃走。李广说:“我们距离大部队还有几十里地,如果我们这样逃跑的话,匈奴很容易追上来把我们全部射杀。现在我们停留不动,匈奴一定会以为我们是我方军队派来引诱他们的,所以一定不敢来攻击我们。”于是李广命令部队继续前进,一直来到距离匈奴的营帐不足二里地的地方才停下来。果然,匈奴以为李广是引他们出击的诱饵,纷纷撤回山上。
李广又命令部下全都下马,并把马鞍解下。
手下的骑士说:“匈奴人数众多,距离我们又如此近,如果有什么紧急情况该怎么办呢?”李广说:“匈奴以为我们会逃走,如今我们解下马鞍向他们表示我们没有逃走之意,以此来使他们坚信我们是大部队派出的诱饵。”这样一来,匈奴的军队果然不敢向他们进攻。
后来,匈奴军中有个骑白马的将领出来巡视监护他的军队,李广飞身上马,率领手下十几个人冲上前去射死了此人,使匈奴人大为惶恐。匈奴坚持到了半夜,看李广仍无退兵之意,就疑心汉军军队埋伏在附近,会趁着夜色偷袭他们,便悄然退兵去了。
真假莫辨,以假乱真,真又似假,假变通真,当对手眼中的你已到了如此境界,他又怎么敢轻易进攻你呢?如果想战胜对手,就要不断改变行事方法,尤其在对手对你的情况比较熟悉的时候。改变自己的习惯,让他无法预测到你下一步的行动,就会让他方寸大乱,失掉信心,这时便可趁机将其击垮。如果不知道变通,只是一味地使用老方法,在对手的实力不下降的情况下,那等于是继续自寻败路,不可能有奇迹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