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真经
“借光”,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说,它是一种心理现象,国外叫做就”哈罗效应“,是指由于外在力量的影响,而使事物增光添色。对于待人处世,借光不失为一种提高自身形象,扩大自己影响的策略和技巧。《厚黑学》认为,只要你脸皮够厚,心肠够黑,大可以巧借各种”光“照亮自己,虽然这种做法不免有沽名钓誉之嫌,但却是卓有成效的捷径。
厚黑妙用
老罗斯福是指西奥多·罗斯福,小罗斯福是富兰克林·罗斯福。作为叔侄关系的两个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两位总统。
小罗斯福进入哈佛大学以后,一直想出人头地。哈佛大学同美国其他大学一样,把体育活动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可富兰克林的体格使他不能在这方面有所发展。他太瘦弱,个子虽比较高,但体重不及常人。因此,在参加橄榄球队、划船队时都未能入选,只能当拉拉队长。女孩子们打趣地叫他“妈妈的乖儿子”、“羽毛掸子”。如此看来在体育方面是没有出路了,富兰克林决定另谋他途。他看中了哈佛校刊《绯红报》。
校刊的编辑是引人注目的,但这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到的事,为了达到目的,他巧妙地利用了堂叔老罗斯福的关系。
老罗斯福当时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天,富兰克林来吃老罗斯福家中,对堂叔说哈佛学生都很崇拜老罗斯福,尤其想听听老罗斯福的演说,希望一睹州长的风采。老罗斯福一时兴起,抽空来到哈佛做了一场演说。演说从头到尾都是富兰克林一手操办的,而且演说完后,老罗斯福又接受了富兰克林的单独采访。这样一来,校刊编辑部终于注意上了他,认为富兰克林有当记者的天赋,就让他做了助理编辑。
不久,老罗斯福作为麦金荣的竞选伙伴,与民主党的布莱恩竞选总统。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埃利奥特的政治倾向自然是引人注目的。富兰克林决定充分利用这次机会,向主编提出要访问校长。主编认为是徒劳的,而富兰克林坚持要试试看。
校长埃利奥特接见了这位一年级的新生。面对威严的校长,富兰克林表现得十分坚决,他坚持要校长表明自己将投谁的票。埃利奥特很赏识他的勇气,很高兴地回答了他的问题。此后,不但《绯红报》上刊登了富兰克林采写的独家消息,全国各大报纸也纷纷转载。富兰克林一时成为人们谈论的话题。临近毕业时,他当上了《绯红报》的主编。
富兰克林大学毕业后,除哈佛圈子里的人外,公众们谁也不知道他。
1904年,他不顾母亲的反对,宣布与远方表妹安娜·埃莉诺·罗斯福订婚。
埃莉诺是西奥多·罗斯福兄弟的女儿。1905年3月17日,他们在纽约举行了婚礼。富兰克林特别邀请了当总统的堂叔参加。举行婚礼那天,宾客如潮,大部分是为了瞻仰总统风采而来的。经过这次婚礼,富兰克林的名气变得更大了。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一个人本事再大,也不能保证顺利地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纵使浑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呢?富于挑战、思维活跃、观念创新的人很容易明白这个道理,于是他们主动扩充自己的大脑,延伸自己的手脚,“借光照自己”,借势力助自己成功。
一个人有无智慧,能否高调做事,能否取得成功,往往体现在做事的方法上,而能否懂得借助别人的“光”来助自己成功,对能否获得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人都应该懂得借助名人的力量,尽量缩短自己的奋斗时间,从而加快成功的步伐,而这也是需要技巧的。名人的光芒虽然耀眼,但要借为己用也需要动一番脑筋,生拉硬扯很容易招人反感。比如经常把自己的名人朋友挂在嘴边的人,就会被人认为是虚荣炫耀而令人讨厌。这样一来,你不仅没能借到名人的光,反而让自己的形象受损,得不偿失。
香港珠宝大王郑裕彤由于生意发展的需要,准备兴建一个规格齐全、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会议及展览场所,可令人不解的是,郑裕彤迟迟不肯下动工令。资金自然不成问题,与港府方面的协议也早已签订。万事俱备,现在只欠哪股东风呢?
就在外人纷纷为此而猜测的时候,郑裕彤突然宣布的开工日期恰恰是英国女王来访的那一天。郑裕彤竟敢拿自己的开工奠基仪式与英国女王的来访争锋?
这次来访的时间是在中国和英国已经就香港的未来产生重要影响。所以,这次出访肯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新闻热点,届时,英国的电视、电台、报纸等机构的大批记者将会蜂拥而至,其他国家像美国、日本以及中国的记者也会跟踪采访报道,新闻热点肯定会被吸引到这边来。单单挑这么一个时间来开工,与女王唱对台戏可没人敢操胜券。
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奠基的日子到来了。英国女王这时已经莅临香港,港府的官员们全都迎接女王去了,新闻界记者们也都去了,全港所有人士的目光都集中在女王的身上,有谁会来注意这块尚未开发的地方呢?
奠基仪式开始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这时,最后的谜底才向世人揭晓。原来,事先郑裕彤已成功地进行了交际公关,邀请到了女王来参加自己的奠基仪式!就这样,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亲自用铁锨为中心铲下了第一锹土。追随女王而来的各路记者,纷纷用自己的手中的笔、摄像机、照相机记录下了这个时刻。全世界的电视观众、广播听众和报刊读者都知道了女王的举动,同时也都知道了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和郑裕彤。
郑裕彤的这招借光术用得恰到好处。他选对了人,又抓准了时机。选择英国女王自然比选择明星更能吸引媒体的目光,而且可以为展览会所省下大笔宣传费用。英国女王访港给他提供了最好的时机,否则他不管使用怎样的公关手段也是没有办法请到女王为奠基仪式揭幕的。
所以,郑裕彤的例子告诉我们借人之光要涉及几个要素,一是名人,二是时机和方法。你要借光的名人,自然不能默默无闻或者名誉败坏的反面人物,他们应该是具有正面影响力的人物。比如优秀的领导人物、影视人物、大企业家,这些人在群众的心目中很有地位。他们说出的话、使用的物品、秉承的精神理念也往往为人们所重视。这些人需要具备感染他人的力量。有人格魅力的人,往往会对周围的人产生较强的震撼力。
请社会名流为你题个词,请专家教授为你写的书作个序,请明星为你签个名等。这些做法虽然有沽名钓誉之嫌,但既无害于人,又有益于己,而且借助名人提高自己的社会知名度,本身也是被社会所承认的方式之一。这也是我们寻找“朋友”、建立新关系的手段,也是为人处世的一种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