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说一个人知识渊博、学问精深,经常用学富五车、满腹经纶来形容。知识曾经是稀缺资源,占有知识的人往往是“士大夫”“读书人”。随着社会变迁、科技发展,尤其是进入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知识资源开放共享、更新速度急剧加快,“搜”一下、DeepSeek“问”一下,人人都可以获取信息。
面对海量信息,如何博观约取、为我所用,成为每个人都要面对的课题。习同志早在《之江新语》专栏《努力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一文中就提出,主动来一场“学习的革命”。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方面答题。
成为优质信息的“捕手”。身处知识爆炸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产生裂变效应,“技术奇点”让一切“日日新,又日新”。只有保持对前沿知识的敏锐感知,掌握快速“打捞”信息、筛选甄别吸收的能力,才能持续拓宽思维视野,驾驭技术跃迁的浪潮。
构建不断生长的知识树。每个人的知识体系就像一棵树,有其树干、枝叶。不断习得知识就像抽枝发芽,决定了树的高度和茂盛度。这就要求我们以整合学习、“六经注我”的方式实现知识的持续更新。今年以来,浙江省委以“夜学”方式组织“AI”培训,邀请业界、学界精锐力量,聚焦科技前沿趋势、产业变革路径进行“划重点”,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提升人工智能素养,并进一步把创新思维转化为改革动力。
锻造“最强大脑”。现代社会信息飞驰奔涌,一方面让知识获取变得更容易,另一方面却也可能让人懒于思考、思维退化,这就是网络热词“脑腐”的由来。因此,要注重培养对知识进行深加工的能力,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不断将“别人的”内化为“自己的”,磨砺锻造思维力、创造力。陈云同志认为,工作中要拿出一定时间“踱方步”,交换、比较、反复,强化战略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