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南考察时指出,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以城乡融合发展带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共同富裕。民族要复兴,
乡村必振兴。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与群众共情、共谋、共行,在体民忧、聚民力、顺民意中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深植共情之心,俯身向下察民情、体民忧。“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第一位,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扑下身子、迈开步子主动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网络平台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收集群众诉求,精准捕捉群众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急难愁盼,为靶向施策提供依据。要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及时建立民生诉求动态台账,将群众呼声转化为“政策清单”,通过持续强化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推动落实教育医疗资源下沉
社会保障兜底等实招,把民生工程做到群众心坎上,努力将群众“诉求清单”转变成“履职清单”和“满意清单”。
汇聚共谋之力,集思广益集民智、聚民力。“要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乡村振兴从来都不是党员干部的“独角戏”,而是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大合唱”。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与群众同向发力,秉持实干担当精神,推动乡村高质量发
展。一方面,要立足乡村资源禀赋,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培育壮大集体经济,通过村民议事会、乡贤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征集民意努力将民间“土方法”、致富新思路化作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另一方面,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领群众攻坚克难,在面临资金短缺、技术不足、市场风险等问题时,在调研中找路径,在合作中强产业,不断整合生态、文化等优势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共同绘就产业兴旺的和美画卷。
践行共行之志,躬身践履顺民意、悦民心。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是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党员干部要将群众笑脸与口碑作为检验乡村振兴成效的第一标尺,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精准发力。既要精准布局产业、合理调配资源,重点围绕产业项目谋划、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靶向施策,不断破解农民生产经营难题,推动群众持续增收,让乡村振兴的每一分红利,精准滴灌到群众心田。也要深化村民自治,完善议事协商机
制,引导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主动参与基层治理事项,通过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