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一元论的中外全称为 “中立一元论”(Neutral Monism)。以下是对它的详细介绍:
定义
中立一元论是一种哲学观点,它主张世界的基本实体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而是一种中立的 “材料” 或 “元素”,物质和精神都是由这种中立的东西构造或派生出来的。
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
威廉・詹姆士:美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他在 1904 年发表的《“意识” 存在吗?》一文中,提出了中立一元论的思想。詹姆士认为,传统哲学中把物质和精神看作两种根本不同的实体是错误的。世界的本质是一种原始的纯粹经验,这种纯粹经验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而是超越两者对立的中立的东西。物质和精神是人们根据不同的用途对纯粹经验进行划分和构造的结果。例如,对于同一处 “纯粹经验”,当我们从它与其他经验的关系中把它看作是一个认知过程的对象时,它就被当作物质;当我们把它看作是某个认知主体的一部分时,它就被当作精神。
伯特兰・罗素: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罗素早期受新实在论影响,后来转向中立一元论。他认为世界的基本要素是 “感觉材料”(sense - data),感觉材料既不是物质的,也不是心灵的,而是中立的。物质是由感觉材料以及一些未被感知的 “可感物”(sensibilia)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构造出来的;心灵则是由感觉材料和记忆等要素通过因果关系和相似性等原则组合而成的。例如,我们对一张桌子的各种感觉经验(如颜色、形状、硬度等感觉材料),通过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我们对 “桌子” 这个物质对象的认识;而我们的心灵则是由我们所经历的各种感觉材料以及对过去感觉材料的记忆等构成的。
理论特点
超越二元对立:试图克服传统哲学中物质与精神、心与物的二元对立。传统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相互独立、本质不同的实体,它们之间的关系难以解释。中立一元论则通过引入中立的基本实体,将物质和精神视为同一基础的不同表现形式,从而避免了二元论的困境。
强调经验的基础性:重视经验在构建世界图景中的作用。无论是詹姆士的纯粹经验还是罗素的感觉材料,都强调经验是认识世界的起点和基础。认为我们直接接触到的是各种经验要素,而物质和精神等概念是对这些经验要素进行加工和构造的结果。
具有逻辑构造的特点:特别是在罗素的理论中,运用逻辑分析和构造的方法来解释物质和心灵的形成。他试图通过精确的逻辑手段,从简单的感觉材料推导出复杂的物质对象和心灵现象,使哲学具有科学性和精确性。
影响与局限性
影响:中立一元论对后来的哲学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启发了一些哲学家从新的角度思考心物关系问题,推动了哲学对传统二元论思维方式的反思。例如,在某些现代心灵哲学的理论中,仍然可以看到试图超越传统心物二元对立的努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中立一元论的启发。此外,它也对逻辑实证主义等哲学流派产生了影响,逻辑实证主义强调通过对经验命题的逻辑分析来构建知识体系,与罗素的中立一元论在方法上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局限性:中立一元论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例如,对于如何准确地界定和描述这种中立的基本实体,不同的哲学家有不同的说法,缺乏一个统一的、清晰的定义。而且,将物质和精神都归结为中立实体的构造,在具体的解释过程中,难以充分说明物质和精神各自的独特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明显差异。另外,其逻辑构造的方法也受到一些批评,有人认为这种方法过于依赖逻辑和语言的分析,而忽视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