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定远化工校园,春风裹着粉笔灰的味道钻进高三三十班的窗户。讲台上,计算机老师正对着投影幕布讲解 Python 循环结构,台下此起彼伏的键盘敲击声里,韩夏的目光悄悄落在了斜前方的王雪欢身上。
她正蹙着眉盯着屏幕,右手食指在回车键上反复犹豫,马尾辫随着低头的动作轻轻晃动。阳光透过窗户,在她摊开的笔记本上投下细碎的光斑,上面用荧光笔标注着密密麻麻的代码注释。韩夏记得,每次上计算机实操课,王雪欢总是这样 —— 遇到难题时不慌不忙,会先在笔记本上理清思路,实在卡壳了才会举手提问,认真得让人忍不住侧目。
“这个嵌套循环的条件判断,是不是应该用 elif 而不是 else?” 韩夏趁着老师巡视的间隙,轻轻敲了敲王雪欢的课桌。
王雪欢抬头时,眼里还带着几分对代码的专注,看到是韩夏,才放松地笑了笑:“我刚才试了 elif,但是运行结果总出错。你看这里……” 她把屏幕转向韩夏,指尖指着代码里的缩进,“是不是缩进格式有问题?”
韩夏俯身靠近,鼻尖不经意间掠过她发间淡淡的洗发水香味。他盯着屏幕仔细看了几秒,伸手在键盘上敲了几下,把缩进调整好:“Python 对缩进特别敏感,这里多空了一格,程序就识别不了了。” 随着回车键按下,屏幕上跳出正确的运行结果,王雪欢眼睛一亮,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原来这么简单!我刚才盯着代码看了十分钟,都没发现这个小问题。”
“下次遇到调试不出来的情况,别死磕,” 韩夏把自己的笔记本递过去,上面画着清晰的逻辑流程图,“可以先画个流程图,理清步骤再写代码。” 王雪欢接过笔记本,看着上面工整的字迹和细致的标注,心里泛起一阵暖意 —— 她知道,韩夏的计算机成绩在班里一直是第一,却从来不会因为自己厉害就摆架子,每次有人请教问题,他都耐心得很。
从那以后,两人成了计算机课上的 “固定搭档”。每次机房练习,他们总会选相邻的位置,遇到复杂的编程题,就凑在一起讨论思路;老师布置的小组作业,他们也总是第一时间组队,韩夏擅长搭建代码框架,王雪欢则细心地检查细节漏洞,两人配合得格外默契。
四月的模拟考试前,班里的学习氛围变得愈发紧张。每天放学后,三十班的教室还亮着灯,韩夏和王雪欢会留在教室里刷题,偶尔累了,就一起去机房练习编程。有天晚上,王雪欢因为一道算法题卡了很久,急得眼睛都红了 —— 下周就要参加市级计算机竞赛,她想拿个好成绩,为高考加分。
“别着急,我们一步一步来。” 韩夏把温热的奶茶推到她面前,是她最喜欢的珍珠奶茶,甜度刚好,“这道动态规划题,关键是找到状态转移方程。你看,我们可以先把问题拆解成子问题……” 他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画出表格,一点点帮她梳理思路,直到王雪欢眼里的迷茫渐渐散去。
那天晚上,两人离开学校时,已经是十一点多。校园里的路灯昏黄,香樟树的影子拉得很长,王雪欢看着身边并肩走的韩夏,忽然说:“韩夏,谢谢你。要是没有你,我可能早就放弃计算机竞赛了。”
韩夏停下脚步,转头看向她,路灯的光落在他脸上,显得格外温柔:“其实我也有要谢谢你的地方。每次和你一起讨论问题,你总能提出不一样的思路,帮我打开新的角度。” 他顿了顿,声音轻了些,“而且,和你一起学习的日子,好像没那么枯燥了。”
王雪欢的心跳忽然漏了一拍,她不敢抬头看韩夏的眼睛,只能盯着自己的鞋尖,小声说:“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