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社会关系中生存,一定有好的地方和坏的地方。有优势也有劣势,家长要经常赞美孩子鼓励孩子,教孩子学会取长补短优劣互补,获得较大的进步。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教育的理念就是,先找出孩子的不足,然后不断地告诫,让他改正自己的不足。父母总觉得自己没有做错,然后孩子就会有进步了,也就提高了能力。可是事实上并非如此。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会觉得自己没什么用,压抑和自卑的情绪非常不利于他的身心健康。很多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满身是缺点,就像不喜欢学习之类,而且成绩都不及格,上课迟到乱说话,自觉性差,总是不喜欢听老师讲话之类。但是作为家长,要是不断数落孩子的缺点,这样会让孩子看不起自己。同时,这些缺点在孩子的认知中扎了根,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自己没有改变的可能,也懒得改正了。其实家长应该这样做——去观察孩子的优点,在指出孩子弱项的同时也要表扬孩子的长处,这样才不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样才能让孩子健康发展。“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父母的眼光总是看着孩子的缺点,就会心生不耐烦,对孩子的批评教育缺乏耐心与信心,这会导致孩子往不利的方向发展。但如果父母在找到孩子毛病的同时,也能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发现他的每一点进步,并给孩子一定的赞赏和支持,孩子就会慢慢改掉坏习惯,逐渐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努力克服缺点。1.要用完整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孩子,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有的父母只想看到孩子的成就,其实孩子的内心性格、孩子的待人接物的方法、孩子的喜好和优点都应该是孩子好坏的见证,即便是单看孩子的学习,也不应仅看孩子的成绩,还要看孩子平时学习的用功程度、孩子优势的学科。家长考虑全面了,孩子的优点也就能被发掘出来了。2.正面强化,要让孩子有所作为:当孩子发扬了自己优点的时候,最想听到的便是父母的赞赏。所以在面对孩子的优点时,家长应该明白,这是孩子的优点,这会给孩子自信、需要尽可能地发扬。家长需要及时对孩子进行鼓励与肯定,这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想法,让孩子明白到自身的价值,强化他的优点。3.别把孩子的优点当缺点:一些孩子总是显得特别淘气,父母总认为这是孩子不服从管教,有的孩子很喜欢读小说,但是家长认为这是不愿意学习的表现,只知道看没有用的书......其实,孩子拥有一颗单纯的心灵,孩子对知识有着很大的渴求,假如家长不用心去了解,就不能发现孩子的优点。4.不向孩子的缺点妥协:孩子的毛病是一定要让他改正的,比如说懒散、不讲礼貌、打架斗殴等。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这些缺点无视,不仅对孩子的成长有坏处,更是家庭教育中最大的失败。同时,父母在协助孩子改正缺点的过程中,也要有自己的手段,要依照一定规则,慢慢让孩子改掉自己的坏习惯。
2-5:要明白孩子的长处和短处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发布,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