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测试 / 随缘观世事,宠辱皆不惊

随缘观世事,宠辱皆不惊

开始打字练习

访客问禅师:“人们都说佛教能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禅师安详地看着他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你需要什么。”

访客说:“我需要名誉,有了它就有了一切,就能快乐,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名誉而做的,不论是去帮助别人,还是去努力获得一些成绩。”

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为什么有人说人怕出名?”

访客无言以对。

禅师说:“名誉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这种生活,对于个人的名利、欲望和金钱而言,是轻松自在的,是有节制的追求和智慧的使用,而不是仅仅用于满足自己对名誉的欲望。否则,你只会生活在无尽的痛苦之中。”

心本不苦,苦是因为迷失妄想得太过;心本无累,累是因为放不下的太多。名声就像手中的沙子,握得越紧,失去的越多。

心净则国土净,心动则万象动。真正的自在是知晓得失从缘,随遇而安。那时候,任何的迁徙都不会成为困扰,不至于改变生活的初忠。

世上的种种纷争,或是为了财富,或是为了道义,不外乎名利之争或观念之争。当我们身在其中时,我们难免把得失看得重,于是便有了贪嗔痴的念头。

在这个世界上,凡事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的,也不可能万事如意,总有或多或少的烦恼和忧愁不时地萦绕在我们脑际,如何面对,还是随缘的好。

花不能常开,月不能常圆,云不能常留,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平常百姓,既不可以呼风唤雨,更不可能主宰世界,但能够把握住自己的内心。

当深爱的亲人突然病故,长眠地下;当倾心的恋人远走他乡,离你而去;当知心的朋友玷污纯真的友谊,背信弃义;当寒窗数载,榜上无名;当你对工作付出了辛勤地努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当这些许许多多的不如意降临的时候,生命的天空中,如同忽然布满了阴云,使我们深深地感受到生活的沉重。此时,我们必须清楚,也必须告诫自己:人生应该随缘。

对待生活,得之,我幸;不得之,我命,如此而已;对待事业,胜故欣然,败亦可喜。淡然处之,不也很好吗?失之,并不防碍我们心境的明朗和快乐。如果想到没有事事如意的人生,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你就会有一份随缘的心了。

随缘,是一咱胸怀,是一种成熟,是对自我内心的一种自信和把握。读懂随缘的人,总能在风云变幻、艰难坎坷的生活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总能在逆境中,找寻到前行的方向,保持坦然愉快的心情。

随缘,是对现实正确、清醒的认识,是对人生彻悟之后的精神自由,是“聚散离合本是缘”的达观,是“得即高歌失即休”的超然,更是“一簑烟雨任平生”的从容。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只要自己想通了,这天就无绝人之路,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亲人离去了,我们还可以时常回忆起往日的温馨,在心底里永远默默地怀念他们;恋人、朋友远去了,我们总还会有许许多多的机会,因为我们知道“天涯何处无芳草”;事业失败了,我们可以从头再来,不经风雨哪里来的彩虹?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拥有一份随缘之心,你就会发现,天空中无论是阴云密布,还是阳光灿烂;生活的道路上无论是坎坷还是畅达,心中总是会有一份平静和恬淡。

人生的境遇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别,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自性的清明、智慧才是一切意念的本源。日月经年,盈亏有间。

人生在世,难免有忠奸善恶,是非情仇,成败得失,荣辱浮沉。我们应当不逃避,不强求,一切随缘,任由世事变迁,宠辱皆不惊,以一颗恬然淡定的心,泰然处之。

修行,让心灵昄依宁静。今日之痛,源于昨日的放纵;今生之苦,皆因前世的孽障。于心头置一善念,让所有的哀怨融化在感恩的心中。

忘不了的,不必刻意忘;放不下的,不要着急放。于心中默默为那些不好的经历超度,它们的解脱,就是你的解脱。

修行,用今日的坚强,救赎曾经迷失的自己。

人生或者浓烈或者清淡,每个人需亲自承受。人生在世,总争个高低之分、成败得失,殊不知高与低,成与败,都是人生的滋味。

功名利䘵来来往往,炎凉荣辱沉沉浮浮,一分淡泊,一分宁静。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发布,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