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风卷着梧桐叶落在陈天赐的课桌角时,他第一次注意到林屿的手指。那双手骨节分明,握着黑色水笔在草稿纸上演算物理题,阳光透过窗户在指缝间跳脱,像藏着细碎的星光。
陈天赐和林屿是同桌,也是年级里出了名的 “理科双雄”。每次月考成绩公示,两人的名字总紧紧挨着,像是被命运绑在一起的坐标。但只有陈天赐知道,他在意的从不是成绩单上的排名,而是林屿解不出难题时会轻轻咬下唇的习惯,是体育课后他递过来的半瓶冰镇可乐,瓶身上还沾着他掌心的温度。
这种隐秘的心动在某个晚自习被打破。那天陈天赐感冒发烧,趴在桌上昏昏欲睡,林屿突然伸手探了探他的额头,指尖的凉意让他瞬间清醒。“跟我走。” 林屿的声音压得很低,带着不容拒绝的温柔。他们绕开教学楼的监控,躲到了顶楼天台。林屿从书包里翻出退烧药,又用保温杯泡了红糖姜茶,氤氲的热气里,他忽然说:“陈天赐,我好像不喜欢女生。”
天台的风瞬间变得安静,陈天赐看着林屿泛红的耳尖,突然想起上周在操场角落看到的画面 —— 苏晓和孟佳背靠着背坐在草坪上,苏晓把脸埋在孟佳的肩窝里,孟佳轻轻梳理着她的长发,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揉成了一团暖橙色。那时陈天赐还不懂那种眼神里的缱绻,直到此刻林屿的目光落在他脸上,他才明白,有些喜欢从来不分性别,只是两颗心恰好撞在了一起。
之后的日子里,陈天赐和林屿的关系多了层心照不宣的默契。他们会在周末借口去图书馆复习,实则在无人的书架间分享一副耳机;会在体育课自由活动时,躲到器材室后面偷偷牵手,听着彼此加速的心跳声。而苏晓和孟佳的故事,也在校园里悄悄生长。陈天赐见过苏晓在孟佳生日时,把亲手织的围巾藏在她的储物柜里,围巾上绣着小小的 “晓” 和 “佳”;也见过孟佳在苏晓被同学误会时,站出来坚定地护着她,眼神里满是不容置疑的维护。
高三的日子紧张又忙碌,试卷堆成了小山,倒计时牌上的数字一天天减少。某天晚自习后,四人偶然在梧桐树下相遇。林屿自然地帮陈天赐拎着书包,苏晓则挽着孟佳的胳膊,路灯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没有尴尬的沉默,只有相视一笑的坦然 —— 他们都明白,这份在青春里萌芽的喜欢,无关性别,只是最纯粹的心动。
高考结束那天,陈天赐和林屿在天台上放起了孔明灯,灯上写着 “我们要一起去北京”;苏晓和孟佳则在操场的梧桐树下埋下了一个时光胶囊,里面装着两人的日记和合照。风穿过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是在为他们的未来祝福。陈天赐抬头看着林屿的侧脸,突然觉得,高中最珍贵的不是即将到来的录取通知书,而是遇到了一群懂得尊重与包容的人,是明白喜欢本身,就足够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