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测试 / 3-5:借此喻彼的张冠李戴法

3-5:借此喻彼的张冠李戴法

开始打字练习

一个学校进行考试,老师在监考时对学生说:“今天的考试,我们要求同学们‘包产到户’,不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位老师的话引起了同学们的会心一笑,知道老师说的是不允许相互提供方便,要自己答自己的卷子。但老师的话妙在没有直言考场纪律,儿是用两个农村改革中的专业词语来代替:“包产到户”代替“自己答自己的卷子”,“共同富裕”代替“相互帮助”。由于“包产到户”和“共同富裕”的巧妙借喻与考场生活紧张严肃的气氛格格不入,形成强烈反差,所以产生了幽默感。这种不直接表述某种事物,或不直说某事某人的名称,而是用其他相关的词语、名称来取而代之的幽默方法,我们称之为“张冠李戴”。它与修辞中的借代基本上是相同的。我们在观赏马戏团的演出时,经常会觉得那些穿人类服装的猩猩、猴子之类非常滑稽可笑,因为兽类本来不具有文明的特征,把人类文明的东西强加于动物身上,自然给人以不协调感,所以容易为之发笑。这就是张冠李戴造成的喜剧效应。说话也是这个道理,故意地用甲来代替乙,并使之在特定的环境中具有不协调性,且意味深长,便是幽默了。一个记者请某领导人谈谈他保持身体健康的经验。那领导笑着回答:“经验只有一条,那就是保持进出口平衡。”一句话,让在座的人都笑了。“进出口平衡”本是外贸行业里的一个比较大的术语,却被这位领导借代到饮食养生问题上来,七言外之意是不言而喻的。既说明了新陈代谢对身体的重要意义,又在不协调的借代中造成一种大与小的反差,听之趣味无穷。这位领导选择的“帽子”无意识十分恰当的,因其恰当,才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系,再联想中咀嚼出幽默的味道。选择恰当的“帽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是现成的行业术语、专业术语、政治术语中去选择,像前边提到的“包产到户”“共同富裕”和“进出口平衡”等都属此类,相对来讲,这样的选择比较容易。二是在交际过程中选择恰当的词语来完成交换名,这种选择和应用相对要难一些,但只要替代得好,更有现场效果和机智的幽默感。在一次访美期间,丘吉尔应邀去一家专门做烤鸡的简易餐厅进餐。丘吉尔很有礼貌地对女主人说:“我可以来点儿鸡胸脯的肉吗?”“丘吉尔先生,”女主人温柔地告诉他,“我们不说‘胸脯’”,习惯称它为‘白肉’,把烧不白的鸡腿称为‘黑肉。’第二天,这位女主人受到了一朵丘吉尔派人送来的漂亮的兰花,兰花附有一张卡片,上写:“如果你愿把它别在你的‘白肉’上,我将感到莫大的荣耀——丘吉尔。”女主人挑理见怪,非要称“胸脯”为“白肉”不可,弄得丘吉尔当时显得很被动。但丘吉尔很快就从被动中走出来,为了嘲弄女主人的咬文爵字,他现买现卖地把“白肉”借用过来,以“白肉”来代称女主人的“胸脯”,这显然是把鸡和人扯到了一起,给人赋予了鸡名称,诙谐的讽刺中多了几分幽默感。借用现场的交际语来实现张冠李戴的幽默,体现了丘吉尔的聪明机智。借用交际语必须有一个前提,就是双方都是当事人,都明白那个借体所用来代替的事物是怎么回事。如果你将一个地方的交际语拿到另一个交际场合去张冠李戴,由于对方不明真相,你的幽默力量便不会传递给对方,那么你的幽默也就失败了。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发布,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