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每个行为后面的动机其实都在求爱。哭泣也好,愤怒也好,谩骂也好,讲理也好,都是在呼求爱。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独特的、被爱的、重要的(放下这些需要,我们就开悟啦)。聪明的人求爱的方式比较高明,他们懂得如何去称赞别人或自己,很努力地为别人付出,让别人无可挑剔,心甘情愿地给出他们想要的东西。这就是一种双赢的局面。而有些人求爱的方式很笨拙,他们以为,自己得不到爱,所以让对方痛苦就会有爱的感觉。谁知道,对方痛苦之下,我们自己会变得更加痛苦,没有例外。我不相信有哪一个人会因为看到别人受苦而快乐的!虽然他们的行为可能是加害者,但是他们真的只是困惑的孩子。他们以为让对方受苦,他们就会快乐。因为让别人受害以后,他们可能会有短暂的报复快感,他们觉得这样总比自己一个人难受要来得好。但是我相信在这些人的内心深处,他们是有内疚和自责的。但是因为害怕面对这些内疚和自责,他们只好振振有词地合理化自己的加害行为,把对方妖魔化,好让自己的良心好过一点。或是用一些大道理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其实,内心的出发点是害人害己的,可惜他们没有足够的智慧去了解到,让别人快乐所得到的快乐才是最能够持久的。可能这些人小时候习惯这种方式去索取爱,去试图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这种方式是愚蠢的、两败俱伤的。就像最近发生的一些街头暴力、冲突,好端端的一个两岁的小孩,因为大人的意气之争,被活活摔死了。而当时根本没有发生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纯粹是双方的面子挂不住,逞口舌之强,害死了一个无辜的孩子。明白了这点,当别人以不正当或是不明智的手段求爱(或是求面子)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其实那张凶狠、愚昧、可恶的面孔后面,只是藏着一个受了伤的孩子在乞讨更多的爱而已。他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份理解、尊重(即使一开始是他自己的错)。如果我们自己的内在够宽广、够慈悲,何不尝试着给他一点爱?如果能够放下自己情绪上的需要,用最大的善意和爱去回应别人不当的求爱行为,对方的行为一定会改变。我就听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又累又饿又没钱的杀人通缉犯,站在一个水果摊前,看着肥大的甜橙,摸着自己手中的刀子,想要再用暴力去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水果摊老板看到他的疲惫、渴望和窘态(穿的破破烂烂,肯定没钱),于是大方地塞了一个橙子给他,挥挥手让他走了。第二天,通缉犯又来了,老板看到他,二话不说,又给他塞了两个橙子。来了几天之后,一次老板发现,自己的水果摊上有一张报纸,上面竟然是通缉犯的照片,悬赏三万元。这下老板不敢掉以轻心了,连忙通知警方。第二天,警察布下天罗地网,准备充足的警力来逮捕这个暴力的杀人犯。没想到他一出现,就束手就擒,毫不反抗。事情结束后,老板又发现果摊上有张字条,上面写着:“我已经厌倦逃亡的生涯了,谢谢你的善心,给了我最大的温暖和勇气。三万元赏金是我唯一可以报答你的。”这个社会需要这样的祥和!德芬心语:一个好的亲密关系中爱是循环流动的,你给出去,对方收下了,然后又以更多的爱回应。如果你规定对方的回应方式,或是你给出去的爱不是对方想要的方式,爱的流通就会受阻。以对方想要的方式爱他(但不是委曲求全失去自己),并且接受他独特的回应方式,你就会拥有历久弥新的亲密关系。
第五章:以最大的善意回应别人的求爱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发布,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