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测试 / 雁归无信时(智慧×子硕)

雁归无信时(智慧×子硕)

开始打字练习

暮春的江南,细雨如丝,打湿了白鹿书院的青石板路。杜智慧撑着油纸伞,抱着一卷《诗经》走过回廊,忽闻廊下传来清朗的读书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她驻足望去,只见廊柱旁立着个青衫少年,眉目清俊,发间系着一根素色发带,正捧着书卷低声诵读。雨珠落在他的衣角,晕开浅浅的水渍,他却浑然不觉,目光专注地落在书页上。这便是陈子硕,书院里最有名的寒门书生,虽家境贫寒,却凭一手好文章和过目不忘的记性,让先生们赞不绝口。​

“陈公子,这般雨天还在此读书,当心着凉。” 杜智慧轻声开口,伞沿不自觉地向他倾斜了些。​

陈子硕抬眸,见是吏部尚书家的千金杜智慧,慌忙躬身行礼:“杜小姐。在下只是觉得雨声伴读,更添雅趣。” 他的声音带着几分少年人的腼腆,指尖却紧紧攥着书卷的边角 —— 他虽与她同入书院听课,却因门第之别,从未敢与她多言。​

自那日起,两人便有了交集。杜智慧爱慕陈子硕的才华与沉稳,常借请教诗文之名,与他在书院的桃树下相见;陈子硕亦倾心于杜智慧的温婉与通透,会将自己熬夜抄录的诗集偷偷塞给她,扉页上总写着 “赠智慧” 三字,字迹工整又带着几分藏不住的欢喜。​

桃花落尽时,陈子硕要赴京参加科举。临行前,他在书院后山的竹林里,将一枚亲手雕刻的竹牌塞到杜智慧手中。竹牌上刻着两只相依的大雁,背面是他的字迹:“此去京华,定不负君。待我金榜题名,便登门求娶。”​

杜智慧握着竹牌,泪水湿了眼眶:“我等你。无论多久,我都等你。” 她从腕上褪下一只玉镯,轻轻套在他的手腕上,“这是我娘留给我的,你带着它,就像我在你身边一样。”​

陈子硕揣着玉镯,带着杜智慧的期许,踏上了赴京的路。杜智慧则日日在府中盼着书信,每当驿站的驿卒经过,她都会跑到门口张望,可始终没有等来他的消息。​

三个月后,京中传来消息 —— 陈子硕果然不负众望,高中状元。杜智慧喜极而泣,以为很快就能等到他回来,可没等她开心多久,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乱打破了所有的平静。​

北方的匈奴突然入侵,边境告急。皇帝下旨,令新科状元陈子硕挂帅出征,领兵抗敌。杜智慧听到消息时,如遭雷击,她跌坐在椅子上,手中的茶杯摔在地上,碎成了片片。她想派人去京中找他,却被父亲拦了下来。​

“智慧,你可知你在做什么?” 杜父面色凝重,“陈子硕如今是领兵大将,前方战事凶险,你怎能此时去扰他?况且,你与他门第悬殊,他若战死沙场,你这辈子便毁了;他若活着归来,也未必能兑现承诺 —— 皇家早已有意将公主许配给他,他怎会为了你,得罪皇家?”​

杜智慧拼命摇头:“不会的!子硕不是那样的人!他答应过我,会回来娶我的!” 可父亲的话,还是像一根刺,扎进了她的心里。她不敢想,若陈子硕真的负了她,她该如何是好。​

日子一天天过去,边境的战报断断续续传来,有时说宋军大胜,有时说伤亡惨重,却始终没有陈子硕的具体消息。杜智慧日夜祈祷,将那枚竹牌戴在颈间,贴在胸口,仿佛这样就能感受到他的气息。​

深秋的一天,驿站的驿卒终于送来一封书信,信封上是陈子硕熟悉的字迹。杜智慧颤抖着拆开信,里面却只有一张薄薄的纸,纸上的字迹潦草而凌乱,像是在匆忙中写下的:“智慧,匈奴势众,我军粮草已尽。此生未能娶你,是我最大的遗憾。若有来生,愿与你做一对寻常夫妻,守着一方小院,看遍四季花开。玉镯我已带回,托人转交于你,望你好生保重……”​

信的末尾,没有署名,只有几滴暗红色的血迹,晕开在纸上,像一朵绝望的花。​

杜智慧捧着信,泪水无声地滑落,滴在纸上,与血迹交融在一起。她知道,这封信,是他的绝笔。​

不久后,边境传来消息,宋军虽击退了匈奴,却损失惨重,主帅陈子硕战死沙场,尸骨无存。一同送来的,还有那只她送给陈子硕的玉镯,玉镯上沾着些许泥土,像是从战场上带回的。​

杜智慧将玉镯与竹牌放在一起,终日守在窗前,望着北方的方向。她再也没有笑过,也没有哭过,只是常常对着窗外的落叶发呆,嘴里喃喃地念着:“陈子硕,你说过,会回来娶我的…… 你怎么能骗我呢……”​

冬去春来,白鹿书院的桃花又开了,漫山遍野,如云似霞。可再也没有人在廊下诵读《诗经》,也没有人在桃树下交换诗集。杜智慧站在桃树下,手里握着那枚竹牌,忽然笑了,笑得眼泪都流了出来。​

“陈子硕,我等你一辈子。下辈子,我们一定要做一对寻常夫妻,再也不要分开了。”​

风过桃林,花瓣纷纷落下,落在她的发间、肩上,像是在为这段未完的爱情,唱一首悲伤的挽歌。而那只玉镯和竹牌,被她贴身戴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未曾摘下。​

雁归无信,人去楼空。这段始于江南烟雨、终于沙场烽火的爱情,终究成了一场无法圆满的遗憾,留在了岁月的尘埃里,再也无人提及。​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发布,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