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雨,淅淅沥沥敲打着 “阅然出版社” 的落地窗。侯寞然抱着厚厚的书稿,站在前台接待处,指尖不自觉地摩挲着封面,上面用钢笔写着《晚星集》三个字,字迹清隽却带着几分疏离。这是她打磨了三年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也是她鼓足勇气,第一次亲自将作品送到出版社。
“您好,我是侯寞然,预约了和于总编见面。” 她轻声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前台刚要通电话,一个低沉温润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我就是于海阅。”
侯寞然转过身,撞进一双深邃的眼眸。男人穿着剪裁得体的深灰色西装,衬衫领口系着简约的领带,袖口露出一块质感极佳的机械表。他身形挺拔,气质沉稳,眉宇间带着常年浸润在文字里的儒雅,却又藏着几分商界人士的果决。于海阅的目光落在她怀里的书稿上,微微颔首:“侯小姐,这边请。”
主编办公室里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和咖啡香,书架上整齐排列着各类书籍,从经典名著到新锐作品,琳琅满目。于海阅将一杯温水放在她面前:“侯小姐的作品,我之前看过电子版,文字很有灵气,情感细腻,是当下文坛少见的风格。”
侯寞然没想到他会提前阅读,脸颊微微发烫:“谢谢您的认可,只是…… 我担心有些内容过于小众,市场接受度不高。” 她的文字多聚焦于都市人的孤独与救赎,笔触清冷,像深秋的雨,带着一丝凉意。
于海阅翻开书稿,指尖停留在某一页,认真地说:“好的作品从不缺读者。你的文字里有力量,能打动人心,这就够了。” 他抬头看向她,眼神真诚,“我想签下《晚星集》,并且亲自负责这本书的出版统筹。”
侯寞然愣住了,她原本做好了被反复修改、甚至被拒绝的准备,却没想到于海阅如此干脆利落,还给予了她这么高的重视。她握紧水杯,轻声道:“谢谢您,于总编。我一定会配合好出版工作。”
接下来的日子,两人因书稿频繁见面。于海阅总能精准地捕捉到她文字里的细微情绪,提出的修改建议既专业又贴心,从不破坏她的创作风格。他会陪她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会在她卡文时,分享自己收藏的老唱片,舒缓她紧绷的神经;他记得她不爱吃香菜,每次一起吃工作餐,都会提前嘱咐餐厅;她熬夜改稿时,他办公室的灯总会亮到很晚,桌上永远留着一杯温热的牛奶。
一次校对书稿到深夜,窗外的雨还在下。侯寞然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看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忽然有些迷茫:“于总编,你说…… 我的文字真的能被读者理解吗?我总觉得,我写的那些孤独,太私人了。”
于海阅递给她一条温热的毛巾,在她身边坐下,声音温和:“寞然,孤独是人类共通的情感。你把它写得那么真实,那么细腻,恰恰是最能引起共鸣的地方。” 他拿起桌上的书稿,轻声念起其中一段,“‘城市的霓虹再亮,也照不进心里的角落,直到某一天,遇见一束光,才知道黑暗只是暂时的’—— 这段文字,我读的时候,想起了自己刚创业时的日子,那段独自咬牙坚持的时光。”
侯寞然静静地听着,第一次觉得,有人如此懂她的文字,懂她藏在文字背后的心事。她看着于海阅专注的侧脸,灯光在他轮廓上镀上一层柔和的光晕,心里忽然泛起一阵异样的涟漪。
《晚星集》的发布会那天,来了很多读者和媒体。侯寞然站在台上,看着台下座无虚席的场景,紧张得手心冒汗。于海阅站在侧台,朝她比了个鼓励的手势,眼神里满是信任与支持。那一刻,她忽然就平静了下来。
分享环节,有读者问她:“侯老师,您笔下的光,是真实存在的吗?”
侯寞然看向于海阅,嘴角扬起一抹温柔的笑意:“是真实存在的。它可能是一本书,一首歌,也可能是一个在你迷茫时,给予你理解和支持的人。”
发布会结束后,于海阅递给她一束白色的桔梗花,花语是永恒的爱与真诚。“恭喜你,寞然。你的文字,终于被更多人看见的了。”
侯寞然接过花束,鼻尖萦绕着淡淡的花香。她抬头看着于海阅,轻声问:“于总编,你为什么…… 对我这么好?”
于海阅握住她的手,掌心温暖而有力。他眼神认真,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第一次看到你的手稿,就被你的文字吸引了。后来接触多了,发现你和你的文字一样,干净又纯粹。寞然,我对你的好,不只是因为你是出版社的作者,而是因为…… 我喜欢你。”
深秋的雨已经停了,天边挂着一弯浅浅的月牙。侯寞然看着眼前这个沉稳内敛,却在她面前展露真心的男人,眼眶微微发热。她轻轻点头,声音带着哽咽:“我也是。”
于海阅收紧手掌,将她拥入怀中。办公室里的墨香与花香交织,像是在诉说着这段因文字而起的相逢,以及藏在墨香里的,最温柔的心意。
后来,《晚星集》成为了年度畅销书,侯寞然也成为了备受关注的新锐作家。但她最珍惜的,还是每个深夜,和于海阅并肩坐在书桌前的时光。他处理出版社的工作,她写着新的故事,灯光柔和,岁月静好。
侯寞然知道,遇见于海阅,是她生命里最幸运的事。他不仅让她的文字有了归宿,更让她在漫长的孤独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束光。而他们的故事,就像一本刚刚翻开的书,满是温暖与期待,在墨香里,继续书写着未完待续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