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弟问禅师:“为何我修行了数十年,经文背诵得熟络,也很用心地帮助、指导其他的修行人,可并不见多少快乐的感受,也没有得到像师傅您这样的名声呢?”
禅师笑道:“修行的时长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智慧,滚瓜烂熟的经文也说明不了一个人修行的境界。你所指的帮助和指导,无非是肯定一些方法和否定一些方法,可这些都不过是你的虚荣心在作崇罢了。”
徒弟惭愧地点点头,问道:“如何才能剔除我的虚荣心呢?”
禅师说:“放下心中的妄念,不去求赞赏;放下指导别人的念头,别高估自己;放下自以为是的经验之谈,不生是非心;放下对盛名的利益心,不沽铭钓誉,如此才能放下虚荣心。”
生活中,我们总是在意别人的言论,我们总是争强好胜,殊不知那只是自己虚荣心太强。
其实,人生就是这么简单,多点快乐,少点烦恼,累了就睡觉,醒了就微笑,做一个最单纯的人,走一段紧随幸福的路。
记住,这个世界,没有一种痛是单为你准备的。
因此,不要认为你是孤独的疼痛者。也不要认为,自己经历着最疼的疼痛。尘世的屋檐下,有多少人,就有多少事,就有多少痛,就有多少断肠人。
活着,就是要痛一痛的。有声有色的活过,其实就是有滋有味的痛过。当然了,有时候,你觉得痛,不是你有多苦,有多委屈,只是觉得自己可怜,很无助,很孤单。
痛也是怕比较的。了断痛的一种方式是比较。把自己的痛放到万千的人群中,比完了,你也就放下了。
从理论上讲,我们身边是60亿人。但,这一辈子,我们最多活在60个人中间。而让你至爱与至痛,至喜与至悲,至生与至死的,最多不过几个人。
这几个人,才是你的世界。
所以,更多的人,更多的事,你都不必去在意。在意的越多,就会沉陷得越深,就会纠缠得越久,就会被折磨得越苦。
简单点。简单便是快活。
心的愉悦,有两种境界:一曰饱,一曰滋润。
尘俗中有些事,譬如,挣大钱,谋重权,赢盛名,鲜花掌声,轰轰烈烈,这种让心灵愉快的状态,即为饱。但饱了之后,愉悦便不再是愉悦,而只剩下刺激了。
尘俗中的另一些事,譬如,喝茶,访山,看云,赏月,风敲叶响,云动鸟惊,这种让心灵愉悦的状态,即为滋润。滋润给心灵的感受是,不厌,不腻,不绝。
这个世界上,凡是跟功利有关的事,于心灵,你只可以喂饱它,却不能滋润它。
有时候,能容下多少他人,就能拥有多少快乐。
换一个说法就是,你跟多少人作对,就是跟自己本该拥有的多少快乐作对。
有的快乐是自生的。有的快乐,是与他人各谐相处中获得的。结怨,会疼;周旋,会累。有时候,退一步,妥协一点,甚至投降一次,都不算什么,但你会一下子找到轻松快乐的自己。
生活没那么复杂。你把自己搞复杂了,烂摊子,也只好自己去收拾。
更多的人,关注的是你有多少钱,有多少套房子,在哪里上班,有什么职位,有多深的社会背景。因为,从世俗的角度衡量,这才是有用的东西。
同样的炫耀,你要是说这些东西,会赢得艳羡、仰慕甚至是尊重。但是,你若跟别人说,你每天看过多少次蚂蚁奔走,赏过多少次晚霞流注流逸,听过多少鸟叫,闻过几次花香,你的内心有多安宁,你的灵魂有多快乐,大家认为你,不过是无聊罢了。因为,在他们看来,这些都是无用的东西。
这个世界的价值体系已经乱了,但,你最好不要乱。学会放下一些东西吧,譬如那些不必要的面子,譬如那些无所谓的虚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