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测试 / 天师道:太上勑下,天师令行

天师道:太上勑下,天师令行

开始打字练习

感觉好多人对祖天师张道陵与玄坛神关系典故不太熟悉,或许说是陌生。画漫画交待的话,我画着又慢又短,估计感触不到。为此我在此写篇短篇小说想慢慢交待这两位神的关系。

虽非师徒,但似是师徒,是主臣又是共同守护;神将辅佐守护,肩负着监督的职责,祖师则号令神将执行。

祂们并立下永不背叛的盟誓,这份誓言被天地、神鬼、人世共同见证。

即不能同死(神是不会死的),但可以同生(祖天师本来是正月15日圣诞,但明代有文献记载已经和赵公明同一个生日了哦)

这就是主法祖师和护法神的关系啊。

第一章 初遇

【律曰:天地初生,元气施行,万神布气,无有丑逆祆邪不正之鬼,男孝女贞,君礼臣忠,六合如一,元有患害。自后天皇元年以来,转生百巧,不信大道,五方逆杀,疫气渐兴,虎狼万兽,受气长大,百虫蛇魅,与日滋甚。天有六十日,日有一神。神直一日,日有千鬼飞行,不可禁止。大道不禁,天师不勑,放纵天下,凶凶相逐。唯任杀中民,死者千亿。太上大道不忍见之,二年七月七日日中时下此鬼律八卷,纪天下鬼神姓名吉凶之术,以勑天师张道陵,使勑鬼神,不得妄转东西南北。】——晋朝天师道《女青鬼律》

《女青鬼律》乃太上大道(君)所降 “鬼律”,为克制、厌胜鬼神之律法。此经八卷,详细记载了天下鬼神的姓名以及吉凶祸福之术。奉道的男女若能知晓鬼神的姓名,那么万鬼便不敢侵扰,诸神也会宾服。

天師張道陵降下秘经,并以勒语告诫奉道者持行戒律,以知鬼辟鬼之法趋吉避凶。

赵公明是五气五方疠疫鬼主之一,担任西方白气鬼主,统领着万鬼,施行注黑之病。

【天师曰:自顷年以来,阴阳不调,水旱不适,灾变屡见者,皆由人事失理使其然也。……今遣五主,各领万鬼,分布天下,诛除凶恶,被诛不得称枉,察之不得妄救。鬼若滥误,谬加善人,主者解释,佑而护之。鬼若不去,严加收治,赏善罚恶,明遵道科。】——天师道《女青鬼律》

上天尊师将“行瘟”作为一种惩戒手段,希望生民能够改过迁善。

赵公明本是民间所称的“三将军”之一,奉太上大道君之令,统率鬼兵施行各种疫病,也是五瘟神中的一员,以行毒的身份代天任职,执行天命。他的鬼格亦善亦恶,无善无恶,只是依法行事的执行者。

民众因瘟疫而备受痛苦折磨。

《律》曰:【末世废道,急竞为身,不顺天地,伐逆师尊,尊卑不别,上下乖离,善恶不分;贤者隐匿,国无忠臣,亡义遑仁,法令不行,更相散诈。】

赵公明第一次见到张道陵时,其面容年轻成熟,线条刚硬而转折处又柔润,望之如天成,头戴交泰冠,鱼鬣服,乌爪朱履,望向他时,仿佛能感受到一种仿佛与天同在的气度,令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折服。

他自称是【天地神师】的使者,作为天地间的媒介者、上天的代言人,手握《女青鬼律》,秉承“太上”的旨意,宣布来自天上的讯息。

张道陵的目光沉稳而坚定,仿佛坚不可摧,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宛如天地间最坚定的声音,有力地回荡:“吾悉知汝等之鬼名,五方鬼主,名曰刘元达、张元伯、赵公明、钟士季、史文业。今既知汝名,汝等速速离去。”

他接着郑重宣言:“凡不行道之人,皆将遭受灾殃;而行善精诚、存道遵教之人,能使鬼神皆共降伏。凡法应离去者,各自远游;制应留下者,收敛其凶性,相互约束,不得侵犯善人。”

赵公明等鬼主站在对面,沉默片刻,最终只能无奈退去。

第二章 带旺气的冥神也是伏神鬼邪魔的神将

“天帝告土下冢中王气、五方诸神赵公明等,某国公侯,甲乙年如干岁,生值清真之气,死归神宫,翳身冥乡,潜宁冲虚,辟斥诸禁忌,不得妄为害气,当令子孙昌炽,文咏九功,武备七德,世世贵王,与天地无穷,一如土下九天律令。”——南朝时期陶弘景的《真诰•协昌期》

这是为墓主祈求安宁、为子孙后代祈福的祷文。同时也是天帝向土下冢中的王气以及五方诸神赵公明等宣告:此人在世时秉持清真之气,逝世后归入神宫,身躯隐匿于冥乡,在虚静中得以安息。

现特令辟除各类禁忌,禁止任何有害之气肆意妄为,务必使墓主的子孙后代繁荣昌盛,文能谱写九功之业,武可具备七德之备,世世代代尊贵为王,与天地同寿,永无穷尽。一切均依照土下九天的律令严格执行。

【华盖宫中王气承赵公明,字/子都。冢墓之中,百禁百忌。/害气之神,尽考侅属。御五/土之神精,转祸为福。当使/者令子孙昌吉掾(禄)祚遐长,千秋盛富,宜子宜孙,宜男/宜女。急急如地下/女青律令。】——敕告文

生人对死者的祝愿与祈祷,随着葬文书的诵读,悠悠传至赵公明心底。作为承接王气、掌管灾害之气的神明,他对世间一切善恶因果皆会严加考察,公正裁决。

他能驾驭五方土地的神灵精气,将灾祸化为福泽;亦能让墓主子孙昌盛吉祥,仕途顺遂,福禄长远,千秋万代富足兴盛,子嗣繁衍,无论男女皆得顺遂。

这位曾是白发黑面、散播瘟疫、收摄毒气、生养人民、助道政化的瘟神,如今受敕封转型为五方冥神。他古铜色的皮肤带着几分死气的灰,曾经的白发已转变为如墨染的黑发,唯有额前几丝银发依旧保留,也是象征当时西方白气鬼主主金的痕迹。

他因善恶有罚,公正执行,受天帝之命,担当地下冢中的冥神,既能厌镇亡魂,又能为墓主子孙祈福。同时他也是北极驱邪院的神将——五方追鬼将赵公明。

又何谓「北极驱邪院」?

此乃天曹律法之核心,北帝执掌的幽冥审判机构。鬼律有云:「天曹割判,入驱邪院,北帝主而行之。」凡鬼神犯律,皆归该院勘问,玉帝亲赐玉格法印,专司「批断鬼神罪犯,辅正驱邪」之职。

紫微北极玉虚大帝,上掌天星运转,中驭万法之源,下治酆都幽冥,乃诸天星辰之主。北极驱邪院作为其直属机构,专司考召鬼神、镇抚幽冥。

「酆都」,实为鬼魔妖祟聚集之所,三途恶道尽在其中。

该院堪比幽冥刑部,设有七司三院,主审人鬼三界刑案。但凡厉鬼作祟、精怪为祸,皆由该院批断发落。其律法森严,刑具阴寒,鬼吏持勾魂牌索命,追魂使携追魂铃缉凶,罪鬼入此再难遁形。

五方追鬼将赵公明,正是该院一员神将。伏神鬼邪魔,魍魉精灵,妖怪魑魅正是祂的职责。

第三章 惑乱!贬罚

(本章有大量的私设,比如赵帅和张天君因魔王惑乱失责被贬罚是我自己跟同好沟通好后编的,道经还是民俗小说类都没有这情节。至于为什么设定这个,主要是想接轨《无上玄元三天玉堂》以及《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祖天师降服五部鬼帅,后战六天鬼王的情节。所以请注意筛别。)

夫所谓五府者,乃五岳山府也,各立瘟曹。案按《正一传》云:五府瘟神,禀五行不正之气,动出亿万,周流人间,嘘毒啸祸,东行号魔王,西行名外道,南游称鬼帅,北征呼鬼王,中国号瘟神也。——《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注》

天帝降旨曰:“五方追鬼将赵公明、水界直符张元伯,汝等因五帝大魔王考校惑乱心性,杀戮过重。念及往日任职勤恳,又有神霄玉清真王保奏,现削去原职,贬为五岳山府的五府瘟神,日后需将功赎罪!”

听闻此命,赵公明和张元伯只得叩首谢恩,退出朝门,前往下界五岳山府就任瘟神主管。

泰山府东岳主者,天齐仁圣帝所主,管杂病事刘元达。衡山府南岳主者,司天昭圣帝所主,管瘟疫事张元伯。华山府西岳主者,金天顺圣帝所管,泻痢事赵公明。怛山府北岳主者,安天元圣帝所主,管暴汗寒疟事史文业。嵩山府中岳主者,中天崇圣帝,行病司四案,李公伸狂魅赤眼案,锺士季掌肿疡案,范仲卿掌酸瘠案,姚公伯颠狂五毒案。各遣瘟卒,递岁四时变故。——《太上说玄天大圣真武本传神咒妙经注》

张元伯一脸愤慨愤怒,咬牙切齿骂道:"那五帝大魔王趁吾等心神松懈时暗中蛊惑,才让吾等犯下杀戮过甚罪行!唉,只是多年心血全白费了,又得重当瘟神!" 本是戴冠朱履的神将装束,变回南方赤炁鬼主的红袍铁冠包红抹额模样。

当年同为五方鬼主的刘元达、史文业、钟士季见状,纷纷为这事抱不平,上前安慰气恼的张元伯,笑谈着总算又能一起共事了。张元伯眼珠一转,看向旁边沉默的赵公明:"公明,汝何想的?"

此刻的赵公明已变回西方白炁鬼主的样子:白发黑面,头戴交脚铁幞头,原本黄色的抹额已染成瘟神特有的红色。他只斜睨了张元伯一眼,依旧没吭声。谁能想到,这位后来才加入五瘟行列、曾与张元伯同为北极驱邪院神将的同僚,如今又因五帝大魔王的蛊惑一同被贬,再度同任五府瘟神。

上帝以三将军赵公明、钟士季等各督数鬼下取人。——东晋干宝《搜神记》

原本的鬼帅三将军只有赵公明、钟士季等三位,各自统率着鬼兵,奉天帝之命散播瘟疫。

张帅讳□阳从日讳,阴从月讳。十七史曰:扶风之子曰挚收明,明字即阴阳二讳之义,故号曰曜明,以功封于张地,因以名氏。故张姓本法有收执符,即挚收之讹耳。——先天一气火雷张使者祈祷大法

张元伯本是五帝中帝喾次子隆延的长子,原名号曜明。因有功被封在张地,便以封地为姓。后来张元伯、史文业、刘元达相继加入,这才形成了五气五方疠疫之鬼主。

赵公明曾好奇问他:"汝身为帝喾后人,又有功封在张地,怎么也成了鬼帅呢?"

张元伯大笑反问:"吾闻汝可是皓庭霄度天的慧觉昏梵炁化生而来,怎么也来当这鬼帅呢?"

赵公明沉默无言,似乎明白了什么。

张元伯接着说:"瘟疫的传播有固定的方向,降临也有特定的对象。被阴司谴责的人会受灾,天命该绝的人会致死。这流程是三官五岳先向玉帝上奏世人罪状,玉帝下令后,三官五岳按年王案的记录分派任务,我们不过是按定籍执行罢了。五气五方疠疫之鬼主,本就是吾等的天命。"

第四章 八部鬼帅!战鬼於蜀

(有私加的设定,请注意筛别。)

其八部鬼帅,领鬼众居西蜀青城山巅,有鬼城鬼市,分形变化,混杂人问,布行疫沙,人莫知之。——《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赵公明、张元伯等八部鬼帅率鬼众盘踞于西蜀青城山之巅,将西蜀化为鬼城鬼市。众鬼能分形变化,混入人间,暗中散布瘟疫,而人们却毫无察觉。

盖三天门下尽是玉清大魔王,与天相同领其事。谓如太玄魔王即副相也,灵魔即书功也,非魔书过也,比魔比量功过也,制魔即代上帝制诏也。——《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

张元伯与赵公明站在青城山之巅,俯瞰着山脚下无辜的众生。

张元伯叹曰:“此乃二十八宿狱府,幽冥司命之所。老君悯众生困于幽孽,凶折夭亡,故降蜀立治。”

复又言道:“奈何劫数轮回,仙官寥落,六天鬼众趁虚踞福庭。闻太上亲授列于丹台之人,此人注定成为真人,号称天地神师,令其摄邪归正,复典治所。”

“这人正是当年手握《女青鬼律》,用律法勑退吾等之人。”张元伯语毕,望着赵公明说道。

赵公明沉默良久,以缓慢而坚定、不容置疑的语调答道:"比魔负责衡量功过,制魔则是代行上帝诏命。吾等既是瘟主、鬼帅,亦是魔王。神霄玉清真王以玉清大魔王之身令吾等考校,吾等自当尽心尽力。"

张元伯闻言,抚掌大笑,应声道:"正是此理,正好一试,看看此人度量如何。"

汉安二年七月一日,这位由太上老君亲自传授、佩盟威秘录的张真人来到青城山。

张真人头戴道君赐下的二仪交泰冠,身披驱邪被褐,外罩鱼鬣衣,下着方裙,脚蹬朱履,手持三五斩邪雌雄剑徐步走来。他眼神如以往一般,平静如大海,气势又如天地般广阔深沉渺远。

八部鬼帅兵马各千万众,身披精甲,手持犀刃,依山围绕。

一时间,气氛紧张,大战一触即发。

第五章 战鬼帅!斗法

(又是改编《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张真人战六天魔王八部鬼帅的情节,加点私设,请注意筛别)

鬼帅统领着万鬼之众,手持兵刃矢石,将张真人团团围住,剑拔弩张,杀气腾腾。然而,张真人却临危不惧,坦然自若,只见他从容地伸出一指,瞬间,一朵金光绚烂、光华耀眼的巨大莲花在空中绽放,宛如一座坚不可摧的盾牌,将众鬼牢牢阻挡在外。

张元伯见状,眉头一皱,呼令鬼众持火炬冲向张真人。赵公明与余六部鬼帅也纷纷响应,刹那间,千千万万的鬼众高举火把,带着熊熊烈焰冲向张真人。张真人不慌不乱,再次抬手一指,火炬的火焰突然倒卷反噬鬼兵,鬼兵被烧得焦头烂额,惨叫连连,无法再向前一步。

八部鬼帅见两次冲击皆失利,不禁踌躇不前,只能远远地望着张真人。尽管张真人未成仙,身形如凡人一般高,但他的泰然自若、平静无畏,以及随手施展的高深法术,都让鬼帅们心生敬畏。

赵公明与张元伯对视一眼,余六鬼帅欲言又止。赵公明向前踏出一步,大声质问道:“天师本住在峨眉山,为何来夺我居处?速速下山,否则必杀汝等!”张真人闻言,脸上露出浅浅笑靥,说道:“汝等凶毒,残害众生,我岂能让汝等留在此处?当将汝等驱逐到西方不毛之地!”

刘、史、范、姚、钟、李六部鬼帅闻言大怒,纷纷集召兵马,各千万众,精甲犀刃,再次将山重重围住。唯有张元伯一脸玩味,而赵公明则默然无言。

跟随张真人的王长见此情景,面如土色,又惊又惧地问道:“魔王的军队杀来了,该如何是好?”

张真人慰抚一笑,说道:“这些小鬼不足为惧!取丹笔来!”王长赶忙呈上。

只见张真人手持丹笔,遥画鬼阵,刹那间,鬼兵们纷纷倒地而亡,小帅校们也全都僵硬仆倒。八大鬼王被困在地上,动弹不得。

张真人又用丹笔一画,将已消亡鬼兵重新复苏,同时也使八大鬼王恢复了自由。

张真人看出八部鬼帅中以赵公明和张元伯为首,便将二人唤到跟前,正色道:“汝等速速远走,从今往后不许再散播疾病、胡乱杀人。今之民庶,皆吾子弟之家。”

赵、张两鬼王面面相觑,然后回绝道:“天下人民,本自隶我。为何要全夺走?至少分一半!”

张真人不许,叱咄之。

八部鬼王便知谈不拢,于是联合同一起盘踞此处的六大魔王,率百万鬼兵再次进攻,将山围得水泄不通。

王长见之,又惊慌道:“鬼兵势不可挡,该如何应对?”张真人笑道:“汝莫要惊慌,吾自有办法。”说着,他用丹笔一画,鬼兵尽数倒地而亡,唯有六天魔王仆倒在地无法起身,叩头捶颊求饶后仓皇逃走。八部鬼王则倒地不起。

张真人不予理会,又用丹笔一挥,此山竟从中裂开,直插云霄、深达泉眼。鬼兵们望着那深深的裂缝,欲越过却无法通过,只能大声哀求:“我们从此离去,不敢再来,求您让我们前往西方婆罗之国居住吧!”张真人宽恕应允,提笔再画,八帅六魔起身。

张真人唤他们上前,他们却无法靠近。于是,张真人让王长扛起一块巨石搭桥,鬼王这才得以进前,拱手站立等候发落。张真人说:“你们若能用笔划破石头,便与你们分百姓;若划不破,就速速远遁万里之外!”八部等鬼帅轮流执笔划石,却都未能划破。

此时,张真人虽已制伏鬼众,但仍想收服其心,便说:“你们既然想与我分百姓,那就各展法力一决胜负。”

第六章 吾为天地除万殃,变身人间作鬼王

张真人与六魔八帅立下赌约之后,径直登上山巅,与以赵公明和张元伯为首的六魔鬼众、八鬼帅展开赌斗。

张真人命王长积薪生火,刹那间,火势如狂龙般猛烈升腾,炽热的气浪似要将天地都吞噬。

真人神色平静,从容地投身入火。只见火中骤然生出一朵青莲,托着真人的双足,跨越火海而出,毫发无损。

六魔王见状,齐声大笑:“这有何难!”话音未落,便将双手拨开火焰,纵身跃入火中。只见其中两个魔王率先跳下,待从火中冲出时,须眉已被烧毁,狼狈不堪,负痛仓皇逃窜。剩下的四魔王目睹此景,不约而同地退回到原地。

八鬼帅则站在一旁静静观望,默不作声。

真人先指地面,化一潭湖水。纵身投入水中,瞬间,只见他乘着一条金鳞熠熠生辉的黄龙破水而出,身上的衣服竟丝毫未被濡湿,依旧整洁如新。

六魔王见此情形,再次讥讽道:“火确实厉害!但这水又有何可怕的?”说罢,“扑通”一声便纵身跃入湖中。

然而,这湖水仿佛蕴含着千钧之力,沉重地压制着他们,使他们无法灵活游动。六魔王在水中不停扑腾,接连翻了几个筋斗,好不容易才从湖里挣扎着爬出来,却早已灌了一肚子湖水,浑身湿淋淋的,模样狼狈不堪。

张真人伸出一根手指,凭空浮现出与自己等高的巨石。巨石嶙峋,矗立在身前,张真人纵身投入石中。刹那间,石头突然开裂,张真人从石后悠然现身。

六魔见状,又大笑道:“论我等气力,便是山也能穿得过,何况这小小石头!”言罢,便硬挺着肩膀,捱进石中。

真人见状,口中诵咒一遍,刹那间,六个魔王半身皆陷于石中,任凭他们如何挣扎,都展动不得,只能发出阵阵哀号,欲绝于耳。

八鬼帅目睹六魔王皆折戟沉沙、一败涂地。赵公明眉头紧皱,沉声说道:“这张真人着实厉害,看来还是需由吾等一试。”

张元伯与余六鬼帅闻言,点头称是。

张真人把目光转向八鬼帅,问道:“汝等可要来一试?”

八鬼帅闻言,同时幻化成八头斑纹斑斓的巨型吊睛猛虎,威风凛凛,发出摄人心魄的咆哮,张牙舞爪,气势汹汹,裹挟着一股刺鼻的腥臭味,来攫真人。

真人见此情景,淡然一笑,摇身一变,化作两只麒麟。其麒麟身形似鹿,尾巴如牛,脖颈似狼,长着一只独角,浑身金黄,四足如马,散发着如山般的威严气势。这两只麒麟追逐着群虎,令群虎仓皇奔窜。

鬼帅见状,又变作八条大龙,张牙舞爪,气势汹涌,欲擒那麒麟。

真人却不慌不忙,又化作一只遮天蔽日的大鹏金翅鸟,张开那如巨壑般的巨喙,欲啄龙睛。

大龙们见状,吓得魂飞魄散,不战而败,纷纷逃走。

鬼帅仍不甘心,再变作五色云雾,霎时间,昏天暗地,仿佛世界末日一般。真人却微微一笑,变化作一轮红日,升于九霄之上,光辉照耀,那云雾瞬间便流散无踪,天空又恢复了清明。

鬼帅的变化之术已施展殆尽,再无应对之策。张元伯、赵公明等八部鬼帅,见祖天师的变化之术神妙莫测,心知再斗法术必败,便决定放手一搏,一同化作大神之形:身长万丈,头顶苍穹,脚踏沧海。兴云布雨之际,脚下波涛汹涌,掀起千层巨浪;头顶烈焰升腾,窜起万丈高焰。忽而颠倒阴阳,上方甘霖如银河倒悬般倾泻而下,下方烈火似地火爆发般喷涌而出。其吼声如雷霆震响,震荡四方;各自手持锋利兵器,寒光闪烁,直指真人。

张真人毫无惧色,低声诵咒:“吾为天地除万殃,变身人间作鬼王,身长万丈头面方,铜牙铁齿衔锋铓。手持劈磨戴镬汤,动雷发电回天光。星辰失度月惨黄,颠风泄地日收光。草木焦枯树摧藏,崩山裂石断河梁。车载铁锁桔银铛,一月三榜六咒章。募求百鬼勤豪强,得便斩杀除凶殃。吾持神咒谁敢当,急去千里勿当殃,急急如律令!”

咒语未毕,真人骤然显现鬼王法相:身长七十二万丈,腰围五十二万围。头戴大冠,金光耀日;背负圆光轮,瑞彩千条。足踏莲花宝台,周身浮现十二种无量妙相,每一相皆蕴含无尽威严与力量,令人望而生畏。

只见鬼王手持神杵,每一杵挥出,似有千钧之力,带着排山倒海之势朝着八部鬼帅砸去;挥出的一拳,拳风呼啸,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而至;再一拟手中武器,凌厉不可挡。尽显种种难以估量的威能。

声势浩大,威猛不可匹敌的八部鬼帅在这鬼王雷霆万钧般的攻击下,节节败退。

张真人见八部鬼帅败退,便一锤定音,继而大声诵咒。

“吾上太山谒见黄老君,教吾杀鬼语,我神才上呼玉女,收捕非殃登天,左契佩带印章,头戴华盖,足蹑魁罡,左扶六甲,右扶六丁,前有黄神,后有越章,神师诛伐,不避豪强,先杀邪神,后灭游光,何神敢前,何鬼敢当,缚汝置水,煮汝镬汤,三日一笞,五日一榜,门丞捉缚,玉女掠,吾吏受辞,灶君上章,某甲无罪过,不得病贤良,吾含天地炁咒,毒杀鬼方咒,金金自销,咒木木自折,咒水水自竭,咒火火自灭,咒山山自崩,咒石石自裂,咒神神自缚,咒鬼鬼自杀,咒祷祷自断,咒瘫瘫自决,咒毒毒自散,咒诅诅自灭,天师神咒至,不得相违戾,急去千里,急急如律令。”

这咒语声,起初低沉而悠远,仿佛从遥远的天际传来,渐渐地,声音越来越大,如洪钟大吕,响彻天地之间,每个字都蕴含着无尽的威严与法力。随着这咒语的回荡,幻化成种种不可思议异相,向着八部鬼帅汹涌绞杀而去。

八部鬼帅的万丈大神之姿因咒化异相而瓦解,从而恢复了原本的模样。赵公明、张元伯等鬼帅见局势已无法挽回,只得俯首臣服。

“吾知晓汝等,汝等乃鬼主。”张真人恢复真身,头戴交泰冠,身着鱼鬣服,乌爪朱履。他神色平静,继续说道:“吾记得你们后来成为天上神将,又怎会成了八部鬼帅?莫非是化身魔王前来考校于吾?”

赵公明、张元伯闻言一愣,赵公明沉默不语,其余众帅面面相觑,皆默不作声。而张元伯露齿一笑,直言道:“不愧是太上老君亲授传法、委夺二十四治的张真人,所言确实如此。”

此时赵公明,面色郑重严谨,一双金光熠熠的金晴望向张真人,答道:“吾等因受五帝大魔王考校,心性被扰乱,杀戮过重,故被贬为五府瘟神。今又奉神霄玉清真王以玉清大魔王之身命吾等进行考校。”

“既然汝等已然归服,且玉清大魔王命吾等进行考校,那吾代太上之令,恢复尔等神职。封汝为雷府直符使者、玄坛大将,其余众人皆为邓都丑狱之酋长。”

师曰:神鬼之说,盖始以祖师收六天鬼王、五部鬼帅,乃吹妖散毒之邪,人非阴魄之鬼也。今祖师以收其五部而归正,故总摄瘟司也。但五部之鬼,自受祖师誓约之后,归心正道之久,故张元伯以忠信位雷府直符。赵公明以威直充玄坛大将。余皆为邓都丑狱之酋长,皆不复为妖也。——宋《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

张真人代天敕封,张元伯的鬼主形象逐渐褪去,显现出雷霆使者之姿:朱发,头戴獬豸冠,白面三目,赤着上身,下为赤足,身着红裙,系着飞仙带,手足腕上戴着象征誓心不泄之约的精美华纹金环。

赵公明也随之恢复玄坛神形态,白发转为黑色,唯有几丝白发残留,古铜色肌肤上的死气消散,恢复莹润光泽。头戴铁幞头,其上红抹额染黄,身着金甲皂罩袍,身披绿飞带,脚蹬绿靴,一双金睛神光闪耀。

其余鬼帅也变化恢复神将之姿。

“张真人,汝心志坚定,且以无上之法降服吾等,吾等心诚悦服,愿听从差遣。”

(以上内容有些私设,请注意筛别)

第七章 万物无灾无病,此皆为天师教化之功。

这时,六天魔王从石头中脱身,看见己方鬼帅立于张真人身后,既惊且怒,高声质问:“汝等不是与我们同盟吗?为何要臣服此人?”

张元伯听罢,嗤笑一声,答道:“吾等虽与你们结盟,但这不代表我们会与汝等同进退。如今在与张真人的斗法赌约里败下阵来,吾等自然认输。既然心服口服,又怎会再与你们同行?”

赵公明也沉声说道:“如今吾等因张真人得以恢复旧职,自然愿意接受他的差遣。倒是你们,可愿就此归降?”

六天魔王听后,愤怒不已却又无计可施,只能犹豫着不敢上前。

真人见到此景后,随即下令让六天鬼神齐聚于青城山黄帝坛下。他施展神通,使人间众人居于阳明之地,鬼魅之众行走于幽暗之境;又命令六天鬼王归往北邓之地,对五行之毒加以约束后释放。

他手持丹笔说道:“我笔所指之处,鬼众皆灭。总之,人鬼分治,幽明异境,我并不想将你们这一类尽数消灭。”

刻铭于石,立下誓言:“天地相交,日月相合,汝等若再兴风作浪,必斩草除根,不留余孽。”随后以神印封禁鬼营市集,使其不得相通。

既已盟誓,便折石为契,刻成天地日月之形,置于黄帝坛下的绝崖之上。

盟誓之后,鬼众踌躇不去,真人口敕神符一道,飞上层霄。张元伯见状,放声大笑道:当年五帝大魔王蛊惑于吾等,致使吾等造下杀孽。如今,总算能报此仇了! ”

赵公明、张元伯等八帅摩拳擦掌,率领麾下亿万兵将朝着六天魔王的鬼众冲去,喊杀声震天动地。

同时,张真人召唤风伯招风、雨师降雨、雷公兴雷、电母施电,天将神兵各持利刃,一时之间齐集于此。

张真人使法擅兴风雨,役使鬼神,驱驰星斗,震荡山川,阴景翳昼,杀气秽空。

神兵天将奋勇拼杀,杀得群鬼形消影绝,鬼域被彻底荡涤,幽狱被成功夺取。至此,真人才收了法力,八帅偃旗息鼓。

后张真人又于公慕山中设立二十四治,更除山中化出二十四气,契合大法,而后恢复靖庐。

每处治所设立阴官一人、仙官一人,分别掌管世人的罪福。若有人立功行善、修斋设醮、腾章拜表、谢过祈福、迁拔祖考,仙官便记录其功行,向上宫奏报其名,增加其福寿。若有人不孝不忠、欺诈狠戾,常行恶事且不知改过,阴官则记录其罪行,上报地府,削减其福寿,甚至使其绝后。

由此,善恶报应,如影随形、如响应声。

真人施行正一之化,摄服三万六千种外道、恶魔,诛灭邪伪。

于是,百姓一致尊奉其为师,门下弟子多达数万家。真人设立诸祭酒,分别统领民户,犹如官长。

同时订立条制,令民众根据具体事务缴纳粟帛、器物、纸物、荐席、樵薪,将其储存起来,以备斋醮及供给行旅所需。民众皆遵行此令,无人敢欺瞒窃取。

真人教导民众修建桥梁、修整道路、设置义井,此谓之立功。

若有州县官及百姓患病,持一手状前来求助,真人会查明其所犯罪过并一一列出,令其设斋醮、布施谢过,疾病即可痊愈。真人还教导民众以廉勤之道治理百姓,无需烦用刑罚。

蜀地百姓畏惧犯罪而迁善改过,盗贼不再兴风作浪,万物无灾无病,此皆为天师教化之功。

第八章 “无量神通 神兵一合 遍满虚空”

何谓坛界?

“诸行法官,立坛处,宜用净土安三层,或五层,至九层,皆同守坛符,坛下四灵符,方成坛界,千兵拱卫,万鬼潜消。”——【《太上天坛玉格》】

“张真人,吾乃翊卫大神赵公明,奉神霄玉清真王长生大帝敕令,统领二十八将,

八王猛史,五雷神兵等众。”

“前来守护坛界。”

翊卫大神赵公明对着张真人行了个叉手礼,恭敬郑重地说道。

只见这位神祗,一头黑发如墨染就,一双金睛似黄金流溢。头戴交脚幞头,束着黄色抹额,皂衣乌油袍袖间透着阵阵峭寒,身上金甲熠熠生辉。腰间束着满是濆花的玉带,左手握着铁索,右手持着铁鞭。身旁有一只黑虎相随,身上还挂着绿风带,脚蹬绿色靴,身后是天将神兵等众。

张真人原本在鄱阳山修炼大丹,丹药炼成后尚未服用,便封存于炉中。忽然有一天,有山神偷偷将其全部食用。

张真人后来得知后勃然大怒,施法召唤天神将山神斩杀,然而山神的头颅被砍下后却再次复生。对此,张真人说道:“这并非你的力量所致,而是我神丹的功效。”于是与山神立下誓言,令其永为下鬼,享受一方血食祭祀。这位山神,便是后世所称的涌头大王,

后张真人途经信州贵溪,见此地石壁岩洞形态奇特,便对弟子王长曰:“此处山川秀丽,气势非凡,呈虎踞龙蟠之象,可在此重新炼制我的大丹。”

于是与弟子入山结庐,开始炼制神丹。因监前弊,张真人飞神禀告神霄真王,请求派遣神将守护法坛边界。

未曾料到,这位神霄真王所指派的神将,正是此前参与考校的八帅之一——赵公明。赵公明等八位元帅在经过赌斗后归服,一同诛杀了六天魔王等鬼众,随后返回天庭复命。如今,他又奉神霄玉清真王的命令下界,协助炼制神丹、守护坛界。

张真人先是微微一怔,旋即淡然一笑,面上浮现出一对浅浅的笑靥。

“那坛界便交由汝来守护了。”

赵公明应声“是”,右手高举起铁鞭,鞭上立时显现出雷霆电光;左手提着的铁索自动晃荡着,发出清脆的摩擦声;乌黑油亮的衣袖黄裙与绿风带无风起舞飘飞,黑虎随从张开大口咆哮,那吼声如雷贯耳,震天动地;其后的天将神兵等众人也一同挥动兵戈,呐喊声响彻云霄。

【微妙真空 神霄赵公 驱雷掣电 走火行风 八王猛将 无量神通 神兵一合 遍满虚空 何神不伏 何鬼敢冲 神虎一啖 万鬼灭踪】

随着赵公明施展无量神通,只见他与所统率的天将神兵等众人,幻化成无数身影,填满方坛界的虚空。

PS:还有一章就大结局了。

终章 立盟誓章,永镇龙虎山

张真人炼制龙虎大丹,历经整整三年才终得丹成。第一年,丹室内红光闪耀,昼夜不息;第二年,五彩祥云笼罩丹鼎,夜里无需烛火便能明如白昼,发髻间更有青龙、白虎各一,始终环绕丹鼎护持。

有赵公明在旁坚守,外界鬼神即便觊觎,也无从窃取丹药。正是靠着赵公明对丹室与坛界的忠心守护,这枚大丹才得以最终炼成。​

真人对赵公明说:“汝立下如此大的功德,吾定会奏明玉帝,为你晋升功绩。”​

赵公明答道:“守护坛界本就是吾之职责,吾自当恪尽职守。”​

之后,真人再次差遣赵公明元帅,命他率领千百万雷兵,每逢初九便巡游世间,督查众生善恶。若遇到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欺诈凶残且作恶多端之人,就记下他们的罪状;若有人设坛斋醮、禳除灾祸、超度先人,心怀慈爱敬重,奉行公正节俭礼让之道,便记录他们的福泽。这般差事,足见肩负之责重大,功绩也必将深远。

赵公明听罢,慨然应允。

永寿元年正月初七,真人再次向天尊奏报道:“赵元帅功绩卓著,理应得到升迁。” 不久后,真人便奉天尊敕令,升任赵公明为神霄玉府大都督、北帝侍御史。

赵公明叩谢领命,正准备返回天界复命时。张真人唤住他,提出手问道:“汝可愿与吾立下盟誓,一同发愿普惠众生?”

“吾自愿遵命而行。”

于是,赵公明与张真人并肩奉礼,在天地人神鬼的见证下,立下了庄重且不可违背的誓约:​

“师若负我,日月无精。”​

“我若负师,雷霆灭形。”​

“与师立誓,普救群生。”​

“天神地祇,人鬼咸听。”​

天师飞升之后,赵公明元帅便永镇龙虎名山。如今每逢三元闭坛传度之时,那些一心向善、建功赎罪之人,以及冥顽不灵之徒,都由元帅掌管。故而设有龙虎玄坛,实赏罚之一司。

(完结撒花!!!大结局!!!)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发布,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