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将整个通信功能划分为七个层次,划分原则是:
网络中各结点都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具有相同的功能。同一结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通信。每一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并向上层提供服务。不同结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OSI网络参考模型定义了网络分为七个层次,它们的功能分别是:
(1)物理层(Physical Layer)。物理层是OSI网络参考模型的最底层,它利用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该层定义了物理链路的建立、维护和拆除,包括有关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规程等特性。网卡就工作在这一层。
(2)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数据链路层是为网络层提供服务的,解决两个相邻结点之间的通信问题,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为数据帧。数据帧中包含物理地址(MAC地址)、控制码、数据及校验码等信息。该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校验、确认和反馈重发等手段,将不可靠的物理链路转换成对网络层来说无差错的数据链路。此外,数据链路层还要协调收发双方的数据传输速率,即进行流量控制,以防止接收方传来的高速数据而导致缓冲器溢出及线路阻塞。交换机就工作在这一层。
(3)网络层(Network Layer)。网络层是为传输层提供服务的额,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为数据包或分组。该层的主要作用是解决如何使数据包通过各结点传送的问题,即通过路径选择算法(路由)将数据包送到目的地。另外,为避免通信子网中出现过多的数据包而造成网络阻塞,需要对流入的数据包数量进行控制(拥塞控制)。当数据包要跨越多个通信子网才能到达目的地时,还要解决网际互连的问题。路由器就工作在这一层。
(4)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传输层的作用是为上层协议提供端到端的可靠和透明的数据传输服务,包括处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等问题。该层向高层屏蔽了下层数据通信的细节,使高层用户看到的只是子啊两个传输实体间的一条主机到主机的、可由用户控制和设定的、可靠的数据通路。传输层传送的协议数据单元称为段或报文。
(5)会话层(Session Layer)。会话层主要功能是管理和协调不同主机上各种进程之间的通信(对话),即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应用程序之间的会话。
(6)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表示层处理流经结点的数据编码的表示方式问题,以保证一个系统应用层发出的信息可被另一系统的应用层读出。如果必要,该层可提供一种标准表示形式,用于将计算机内部的多种数据表示格式换成网络通信中采用的标准表示形式。数据压缩和加密也是表示层可提供的转换功能之一。
(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应用层是OSI网络参考模型的最高层,是用户与网络的接口。该层通过应用程序来完成网络用户的应用需求,如文件传输、收发电子邮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