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测试 / 凤驭九霄:曦帝传3

凤驭九霄:曦帝传3

开始打字练习

第七章 凤帷新政​

登基大典后第三月,沈惊曦下了一道震惊朝野的圣旨:仿先朝 “女官制”,设 “凤帷殿”,选天下贤才入后宫,不问出身,不论性别,唯才是举。旨意一出,朝堂上议论纷纷,不少老臣以 “违背祖制” 为由上书反对,沈惊曦却只在御书房召见了几位核心大臣,淡淡道:“朕设凤帷殿,非为寻欢作乐,而是为永安招揽人才。如今朝堂虽稳,但民生、水利、典籍修订仍需人手,这些人入后宫,可随朕处理政务,也可专注于各自领域,何乐而不为?”​

首批入选凤帷殿的有三人,各有千秋。第一位是苏砚,原是江南大儒,精通典籍,曾主持修订过《江南风物志》,因拒绝丞相柳成安的招揽,被诬陷下狱,沈惊曦微服私访时得知此事,亲自将他救出。第二位是卫凛,出身武将世家,父亲是平定西域叛乱时牺牲的将领,他自幼熟读兵法,却因厌恶朝堂争斗,隐居在雁门关外,沈惊曦派萧策三顾茅庐,才将他请入宫中。第三位是温景然,原是太医院的医官,医术高超,尤其擅长儿科与瘟疫防治,曾在去年江南瘟疫时,带领医官团队救治了数千百姓,沈惊曦感念他的功绩,将他选入凤帷殿,负责宫中医疗与全国疫病防治。​

凤帷殿设在皇宫西侧,由三座独立的院落组成,分别名为 “书墨院”“演武院”“济世院”,对应苏砚、卫凛、温景然的专长。沈惊曦定下规矩:凤帷殿众人无需行后宫嫔御之礼,只需以朝臣之礼相见;每月初一、十五可出宫探亲;若有官职在身,可同时处理朝堂事务与后宫职责;严禁私下结党,若有违规者,即刻逐出凤帷殿,永不录用。​

这日清晨,沈惊曦处理完早朝事务,便带着青禾来到书墨院。苏砚正坐在院中的石桌旁,整理着从各地征集来的古籍,阳光洒在他素色的衣衫上,显得温文尔雅。见沈惊曦前来,他起身行礼:“臣苏砚,参见陛下。”​

沈惊曦摆了摆手,坐在石凳上,拿起桌上的一卷古籍,问道:“《永安通史》的修订进展如何?朕听说,前朝部分的史料缺失严重。”​

苏砚躬身回道:“回陛下,臣已派人前往各地图书馆与世家大族,征集前朝史料,目前已找回十余卷缺失的《前朝政事录》。不过,关于前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各史料记载不一,有的说是天灾所致,有的说是官吏腐败,臣正想向陛下请教,该如何客观记载。”​

沈惊曦沉吟片刻,道:“史书当以客观为要,既要记载天灾的影响,也要揭露官吏腐败的真相。你可派人去当年农民起义的发源地,采访当地的老人,收集民间传说与记载,与官方史料相互印证,确保《永安通史》的真实性与完整性。”​

苏砚点头称是,又拿出一本册子,递给沈惊曦:“陛下,这是臣整理的全国藏书目录,目前各地图书馆共有藏书三十余万册,但不少珍贵典籍因年久失修,已有破损,臣恳请陛下拨款,用于典籍的修复与保护。”​

沈惊曦翻看册子,见上面详细记录了每本典籍的书名、年代、破损程度,心中十分满意:“此事朕准了,你可与户部尚书商议,制定详细的拨款计划。另外,朕打算在京城设立一座‘永安图书馆’,收集天下典籍,供百姓与学子借阅,此事也交由你负责。”​

离开书墨院,沈惊曦又来到演武院。卫凛正带领几名禁军士兵演练阵法,他身着劲装,手持长枪,动作利落,一招一式都充满了力量。见沈惊曦到来,他停下动作,上前行礼:“臣卫凛,参见陛下。”​

“免礼。” 沈惊曦走到演武场中央,看着地上的阵法图,问道:“这是你新研究的阵法?”​

卫凛点头:“回陛下,此阵名为‘三才阵’,由三人一组,可攻可守,适合在山地与丛林中作战。臣已将阵法教给禁军士兵,经过演练,士兵们的作战能力已有明显提升。”​

沈惊曦眼中闪过赞赏:“很好。如今边境虽暂时安稳,但西域部落仍在蠢蠢欲动,你需加紧训练禁军,同时制定应对边境突发状况的预案。另外,朕听说你对骑兵战术颇有研究,可结合永安的地形,编写一本《骑兵作战纪要》,供边境将领参考。”​

“臣遵旨。” 卫凛躬身应下,又道:“陛下,臣近日发现,禁军的武器装备有些陈旧,部分长枪的枪头已出现锈蚀,臣恳请陛下拨款,更换新的武器装备。”​

沈惊曦看向一旁的禁军士兵,果然见他们的武器上有不少磨损的痕迹,当即说道:“此事朕会让工部尽快处理,你可与工部尚书沟通,确定武器的样式与数量,务必保证禁军的装备精良。”​

最后,沈惊曦来到济世院。温景然正坐在药房里,配制着预防瘟疫的汤药,空气中弥漫着草药的清香。见沈惊曦到来,他连忙放下手中的药杵,行礼道:“臣温景然,参见陛下。”​

沈惊曦走到药架前,看着上面整齐摆放的草药,问道:“预防瘟疫的汤药配制得如何了?近日天气转暖,各地容易爆发瘟疫,需提前做好准备。”​

温景然回道:“回陛下,臣已配制出预防瘟疫的汤药配方,并派人送往各地,指导当地医官熬制汤药,分发给百姓。另外,臣还编写了一本《瘟疫防治手册》,详细介绍了瘟疫的症状、传播途径与防治方法,已印刷成册,发放到各州县。”​

沈惊曦满意地点头:“做得好。除了瘟疫防治,宫中的医疗保障也需加强。朕听说,近日有几位宫女因劳累过度病倒,你需定期为宫中众人检查身体,制定合理的作息与饮食计划,确保大家的健康。”​

温景然躬身应道:“臣遵旨。臣已安排医官,每周为宫中众人检查身体,并根据检查结果,为每人制定专属的养生方案。另外,臣还在济世院设立了‘惠民堂’,为宫中的宫女、太监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目前已有不少人前来就诊。”​

沈惊曦在凤帷殿待了整整一个上午,与苏砚、卫凛、温景然分别讨论了政务、军事与医疗方面的事务,心中对凤帷殿的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她知道,设立凤帷殿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需要吸纳更多的人才,让凤帷殿成为永安王朝发展的重要助力。​

然而,凤帷殿的设立并非一帆风顺。不久后,就有大臣上书,弹劾苏砚 “利用修订史书之机,篡改历史,美化前朝”;还有人弹劾卫凛 “私训禁军,意图不轨”;甚至有人说温景然 “借防治瘟疫之名,中饱私囊”。沈惊曦看着这些弹劾奏折,眼中闪过一丝冷意。她知道,这些弹劾背后,是有人不满凤帷殿的存在,想要借机打压凤帷殿的众人。​

沈惊曦没有急于处理这些弹劾,而是先派人去调查事情的真相。经过一番调查,发现弹劾苏砚的大臣,是前朝史官的后代,因苏砚修订的《永安通史》中,揭露了其先祖在任时的腐败行为,故而怀恨在心,编造谎言弹劾苏砚;弹劾卫凛的大臣,是柳成安的旧部,因卫凛曾拒绝与柳成安同流合污,故而借机报复;而弹劾温景然的大臣,是因为温景然拒绝为其家人开后门,优先提供药材,故而心生不满,恶意中伤。​

查清真相后,沈惊曦在金銮殿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公布了调查结果,并下令将弹劾的大臣革职查办,永不录用。同时,她再次强调:“凤帷殿是朕为永安招揽人才的地方,任何人不得因私怨或私利,恶意中伤凤帷殿的众人。若有再犯者,必将严惩不贷!”​

经此一事,朝堂上再也无人敢质疑凤帷殿的存在,凤帷殿的众人也更加尽心尽力地辅佐沈惊曦。苏砚主持修订的《永安通史》顺利完成,成为永安王朝最重要的历史典籍之一;卫凛训练的禁军战斗力大幅提升,多次击退边境的入侵;温景然建立的全国疫病防治体系,有效预防了瘟疫的爆发,保障了百姓的健康。​

第八章 夜阑情深​

入秋后的第一场雨,来得又急又密。御书房的烛火摇曳不定,沈惊曦批阅奏折到深夜,指尖早已被砚台的墨汁染得发乌。窗外的雨声渐大,夹杂着几声惊雷,她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才发现案上的热茶早已凉透。​

“陛下,夜深了,该歇息了。” 青禾端着一碗刚温好的姜枣茶走进来,见沈惊曦仍盯着奏折,忍不住劝道,“明日还要早朝,您这样熬着,身子会吃不消的。”​

沈惊曦接过茶盏,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底,却还是摇了摇头:“江南的水患奏折刚到,灾情紧急,朕得先拟定好赈灾方案,才能安心歇息。” 话音刚落,殿外突然传来一阵轻响,青禾正要去查看,却见苏砚撑着一把油纸伞,浑身湿漉漉地站在门口,怀里还抱着一个用油布包裹的匣子。​

“臣苏砚,参见陛下。” 苏砚躬身行礼,雨水顺着他的发梢滴落,在青砖上晕开一小片水渍。沈惊曦见状,眉头微蹙:“这么晚了,你怎么来了?还淋成这样。”​

“回陛下,臣在书墨院整理古籍时,发现了一本前朝的《治水方略》,里面记载了不少应对水患的方法,想着对江南赈灾有用,便连夜送来了。” 苏砚将匣子递过来,手指因寒冷微微颤抖,“路上雨大,耽搁了些时间,还望陛下恕罪。”​

沈惊曦打开匣子,里面的古籍虽有些泛黄,却保存得十分完好。她抬头看向苏砚,见他肩头的衣衫早已湿透,发丝贴在额前,却依旧目光澄澈地望着自己,心中忽然一暖。“青禾,取一件朕的披风来。” 她吩咐道,待青禾取来披风,亲自走上前,为苏砚披上,“这么重要的东西,派个侍从送来便是,何必亲自冒雨跑一趟?”​

苏砚的脸颊微微泛红,垂眸道:“此事关乎江南百姓的性命,臣不敢有半分怠慢。再者,臣也担心陛下为赈灾之事操劳,想亲自送来,让陛下能早些歇息。” 他的声音很轻,却像一颗石子,在沈惊曦的心湖里激起层层涟漪。​

那夜,苏砚留在御书房,与沈惊曦一同研究《治水方略》。烛火下,两人的身影交叠在奏折上,苏砚耐心地为沈惊曦讲解前朝治水的经验,时而用毛笔在纸上画出治水示意图,沈惊曦则认真倾听,偶尔提出自己的见解。窗外的雨声渐渐变小,天边泛起鱼肚白时,一份详尽的赈灾方案终于拟定完成。​

“多谢你,苏砚。” 沈惊曦看着案上的方案,眼中满是感激,“若不是你送来这本《治水方略》,朕还得再熬上几日。”​

苏砚站起身,拱手道:“为陛下分忧,为百姓谋福,是臣的本分。陛下保重龙体,臣先行告退。” 他转身离开时,沈惊曦忽然发现,他披风的衣角还沾着几片从书墨院带来的银杏叶,那抹金黄,在清晨的微光中,显得格外温暖。​

几日后,边境传来急报,西域部落突然入侵,已攻破两座城池,请求朝廷火速派兵支援。沈惊曦接到奏折后,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朝堂上,大臣们争论不休,有的主张派兵征讨,有的则建议议和,唯有卫凛始终沉默不语,目光灼灼地望着沈惊曦。​

散朝后,卫凛独自来到御书房。沈惊曦正对着边境地图沉思,见他进来,连忙问道:“卫凛,你可有破敌之策?”​

卫凛走到地图前,指着边境的一座山脉道:“陛下,此山名为‘雁回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西域部落的必经之路。臣愿率领三万禁军,日夜兼程赶往雁回山,在此设下埋伏,定能击退西域部落。”​

沈惊曦看着卫凛坚定的眼神,心中却有些犹豫:“三万禁军是否太少?西域部落来势汹汹,若你遭遇不测,该如何是好?”​

“陛下放心,” 卫凛单膝跪地,语气铿锵,“臣自幼随父亲在边境征战,对西域部落的战术了如指掌。此次出征,臣定不辱使命,若不能击退敌军,甘愿提头来见!” 他抬起头,目光与沈惊曦相撞,眼中满是决绝与忠诚,让沈惊曦心中的犹豫渐渐消散。​

出征前一日,沈惊曦亲自来到演武院,为卫凛送行。她将一把镶嵌着宝石的佩剑递给卫凛:“这是先皇赐给朕的‘定魂剑’,今日朕将它赐予你,望你能手持此剑,平定边境,早日凯旋。”​

卫凛接过佩剑,剑柄的温度透过指尖传来,他重重点头:“臣定不负陛下所托!待臣凯旋之日,再向陛下复命!” 他翻身上马,回头望了沈惊曦一眼,随即率领禁军,浩浩荡荡地向边境进发。沈惊曦站在城楼上,望着卫凛远去的背影,直到再也看不见,心中仍久久无法平静。​

卫凛出征后,沈惊曦每日都在御书房等待边境的消息。半个月后,边境传来捷报,卫凛在雁回山设伏,大败西域部落,不仅收复了失地,还俘虏了西域部落的首领。沈惊曦接到捷报时,正在济世院与温景然商议瘟疫防治之事,得知消息后,激动得险些打翻手中的茶盏。​

温景然见状,连忙上前扶住她:“陛下,您小心些。卫将军凯旋,是天大的好事,您该高兴才是,可别伤了自己。” 他的声音温柔,指尖触到沈惊曦的手臂时,察觉到她的身体有些发凉,又道,“陛下这些日子为边境之事操劳,想必是累着了。臣为您诊脉,开一副安神的汤药,您服下后好好歇息一番。”​

沈惊曦点了点头,任由温景然为自己诊脉。温景然的指尖轻搭在她的手腕上,目光专注而认真,片刻后,他松开盘问道:“陛下只是气血不足,并无大碍。臣这就去为您熬药,您在此稍等片刻。”​

济世院的药房里,温景然熟练地抓药、熬药,动作有条不紊。沈惊曦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看着他忙碌的身影,心中忽然涌起一股暖流。这些日子,温景然不仅要处理全国的瘟疫防治事务,还时常来御书房为她诊脉,叮嘱她注意身体,让她在繁忙的政务中,感受到了一丝难得的温暖。​

汤药熬好后,温景然将药碗递给沈惊曦,又递过一块蜜饯:“这汤药有些苦,陛下服下后,吃块蜜饯就好了。” 沈惊曦接过药碗,一饮而尽,虽苦涩难耐,却还是乖乖地吃下了蜜饯。甜味在口中散开,她看着温景然温柔的笑容,忽然觉得,这苦涩的汤药,也变得不再难以下咽。​

卫凛凯旋那日,京城万人空巷,百姓们夹道欢迎。沈惊曦亲自在城门口迎接他,见他身披铠甲,脸上带着几分疲惫,却依旧神采奕奕,心中十分欢喜。“卫将军,辛苦你了。” 她走上前,为卫凛解下披风,“朕已在宫中备好庆功宴,为你接风洗尘。”​

卫凛躬身行礼:“臣能平定边境,全靠陛下的信任与支持。庆功宴臣愧不敢当,臣只想早日向陛下复命,汇报边境的情况。” 沈惊曦看着他诚恳的眼神,笑着摇了摇头:“汇报之事不急,今日.你且安心赴宴,好好歇息。”​

那夜的庆功宴上,沈惊曦与大臣们举杯畅饮,苏砚为她讲述着近日典籍修订的进展,温景然则在一旁不时提醒她少饮些酒,卫凛则兴致勃勃地说着边境的趣事。烛火摇曳,欢声笑语回荡在宫殿中,沈惊曦望着眼前的三人,忽然觉得,这凤帷殿不仅是她招揽人才的地方,更是她在这深宫之中,难得的温暖港湾。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发布,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