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自己有多美好,无须要求别人对你微笑
多年以来,在我们的教育中,个人总是被否定的那一个:“面对集体,我不重要,为了集体的利益,我应该把个人的利益放在一边;面对他人,我不重要,为了他人能开心,只能牺牲我自己的开心;面对我自己,我也不重要,这个世界上,少了我就如同少了一只蚂蚁,没有分量的我,又有什么重要?”但是,作为独一无二的“我”,真的不重要吗?不,绝不是这样,“我”很重要。
当我们对自己说出“我很重要”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灵一下子充盈了。是的,“我”很重要。
“我”是由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的精华汇积而成的。只要计算一下我们一生吃进去多少谷物、饮下了多少清水,才凝聚成这么一个独一无二的躯体,我们一定会为那个数字的庞大而惊讶。世界付出了这么多才塑造了这样一个“我”,难道“我”不重要吗?
你所做的事,别人不一定做得来;而且,你之所以为你,必定是有一些特殊的地方
——我们姑且称之为特质吧!而这些特质又是别人无法模仿的。
既然别人无法完全模仿你,也不一定做得来你能做得了的事,试想,他们怎么可能取代你的位置,来替你做些什么呢?所以,你必须相信自己。
况且,每个来到这个世上的人,都是上帝赐给人类的礼物,上帝造人时即已赋予了每个人与众不同的特质,所以每个人都会以独特的方式与他人互动,进而感动别人。要是你不相信的话,不妨想想:有谁的基因会和你完全相同?有谁的个性会和你一毫不差?
由此,我们相信,我们存在于这个世上的目的,是别人无法取代的。相信自己很重要。“我很重要。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生活就是这样的,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我们都要对自己有信心。不要总是拿自己的短处去对比别人的长处,却忽视了自己也有人所不及的地方。自卑是心灵的腐蚀剂,自信却是心灵的发电机。所以我们无论身处何境,都不要让自卑的冰雪侵蚀心灵,而应燃烧自信的火炬,始终相信自己是最优秀的,这样才能调动生命的潜能,却创造无限美好的生活。
也许我们的地位卑微,也许我们的身份渺小,但这丝毫不意味着我们不重要。重要并不是伟大的同义词,它是心灵对生命的允诺。人们常常从成就事业的角度,断定自己是否重要。但这并不应该成为标准,只要我们在时刻努力着,为光明在奋斗着,我们就是无比重要的,不可替代的。
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美丽的星球上无数的生灵,响亮的宣布:我很重要。
面对这么重要的自己,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爱自己呢!
做自己,是你最高贵的信仰
哲人们常把人生比做路,是路,就注定崎岖不平。
1929年,美国芝加哥发生了一件震动全国教育界的大事。
几年前,罗勃·郝金斯,一个年轻人,半工半读地从耶鲁大学毕业,做过作家、伐木工人、家庭教师和卖成衣的售货员。现在,只经过了8年,他就被任命为全美第四大名校——芝加哥大学的校长。他只有30岁!真叫人难以置信。
人们对他的批评就像山崩落石一样一齐打在这位“神童”的头上,说他太年轻了,经验不够,说他的教育观念很不成熟,甚至各大报纸也参加了攻击。在罗勃·郝金斯就任的那一天,有一个朋友对他的父亲说:“今天早上,我看见报上的社论攻击你的儿子,真把我吓坏了。”“不错,”郝金斯的父亲说,“话说得很凶。可是请记住,从来没有人会踢一只死狗。”确实如此
耶鲁大学的前校长德怀特曾说:“如果此人当选美国总统,我们的国家将会是非不分,不再敬天爱人。”听起来这似乎是在骂希特勒吧?可是他谩骂的对像竟是杰弗逊总统。
可见,没有谁的路永远是一马平川的。为他人所左右而失去自己方向的人,将无法抵达属于自己的幸福终点。
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于成就的大小,而在于是否努力的去实现自我,喊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走出属于自己的道路。
一名中文系的学生苦心撰写了一篇小说,请作家批评。因为作家正患眼疾,学生便将作品读给作家。读到最后一个字,学生停顿下来。作家问道:“结束了吗?”听语气似乎意犹未尽,渴望下文。这一追问,煽起学生的激情,立刻灵感喷发,马上接续到:“没有啊,下部分更精彩。”他以自己都难以置信的构思叙述下去。
到达一个段落,作家又似乎难以割舍的问:“结束了吗?”
小说一定摄人勾魄,叫人欲罢不能!学生更兴奋,更激昂,更富于创作激情。他不可遏止地一而再、再而三地接续、接续……最后,电话铃骤然响起,打断了学生的思续。
有急事,作家匆匆准备出门。“那么,没读完的小说呢?”“其实你的小说早该收笔,在我第一次询问你是否结束的时候,就应该结束。何必画蛇添足呢?该停则停,看来,你还没有把握情节的脉络,尤其缺少决断。决断是当作家的根本,否则绵延逶迤,拖泥带水,如何打动读者?”
学生追悔莫及,自认性格过于受外界左右,作品难以把握,恐不是当作家的料。
很久以后,这个学生遇到另一个作家,羞愧的谈及此事,谁知作家惊呼:“你的反应如此讯捷、思维如此敏锐、编造故事的能力如此之强,这些正是成为作家的天赋呀!假如正确运用,作品一定脱颖而出。”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凡事绝难有统一定论,我们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对我们满意,所以可以拿他们的“意见”做参考,却不可以代替自己的“主见”,不要被他人的论断束缚了自己前进的步伐。用你的热情追随你的心,它将带你实现梦想。
永远堵不上别人嘴,唯有迈开自己的腿
在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赢得所有人的满意。跟着他人眼光来去的人,会逐渐黯淡自己的光彩。
西莉亚自幼学习艺术体操,身段匀秒称灵活。可是很不幸,一次意外事故导致她下肢严重受伤,一条腿留下后遗症—走路有一眯瘸。为此,她十分懊恼,甚至不敢走上街去,因为害怕看见别人注视残腿的目光。作为一种逃避,西莉亚搬到了约克乡下。
一天,小镇上的雷诺兹老师领着一个女孩来向她学跳苏格兰舞。在他们诚恳的请求下,西莉亚勉为其难的答应了他们。为了不让他们察觉自己残疾的腿,西莉亚特意提早坐在一所藤椅上。可那个女孩偏偏天生笨拙,连起码的乐感和节奏感都没有。
当那个女孩再一次跳错时,西莉亚不由自主的站起来给对方示范那个要领——一个带旋转的交叉滑步动作。西莉亚一转身便敏感地看见那个学生的目光正盯着自己的腿,一副惊讶的神情。她忽然意识到,自己一直刻意掩盖的残疾在刚才的瞬间已暴露无遗。这时,一种自卑让她无端地恼怒起来。西莉亚的行为伤害了女孩的自尊心,她难过地跑了。
事后,西莉亚满心歉疚。过了两天,西莉亚亲自来到学校,和雷诺兹老师一起等候那个女孩。西莉亚说:“把你训练成一名专业舞者恐怕不容易,但我保证,你一定会成为一个不错的非职业领舞者。”
这一次,他们就在学校操场上跳,有少学生好奇的围观。那个女孩笨手笨脚的舞姿不时招来同学的嘲笑,她满脸通红,不断犯错,每跳一步,都如芒刺在背。西莉亚看在眼里,深深理解那种无奈的自卑感。她走过去,轻声对那个女孩说:“假如一个舞者只盯着自己的脚,就无法享受跳舞的快乐,而且别人也会跟着注意你的脚,发现你的错误。现在你仰起脸,面带微笑地跳完这支舞曲,别管步伐是不是错的。”
说完,西莉亚和那个女孩面对面站好,朝雷诺兹老师示意了一下。悠扬的手风琴音乐响起,她们踏着拍子,愉快起舞。其实那个女孩的步伐还是有些错误,而且动作不是很谐调。但意外的效果出现了——那些旁观的学生被她们脸上的微笑所感染,也不再去关注舞蹈细节上的错误。渐渐地,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舞蹈中。大家尽情地跳啊跳啊,直到太阳下山。
生活在别人的眼光里,总也找不到自己的路。
其实,同一个事物,每个人的眼光都有不同。面对不同的几何图形,有人看出了圆的光滑无棱,有人看出了三角形的直线组成,有人看出了半圆的方兼济,有人看出了不对称图形的独到美……
同是一个甜麦圈,悲观者看见一个空洞,而乐观者却品到它的香甜味道。
同是交战赤壁,苏轼高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灰”,杜牧却低呤“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同是“谁角其中味”的《红楼梦》,有人听到了封建制度的丧钟,有人看见了宝黛的深情,有人悟到了曹雪芹的用心良苦,也有人只津津乐道于故事本身……
苏轼曾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人生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反照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必介意别人的流言蜚语,不必担心自我的思维偏差,坚信自己的眼睛、坚信自己的判断、执着自我的感悟。用敏锐的视线去审视这个世界,用心去聆听、感受这个多彩的人生,给自己一个富有个性的回答。
谁都有可能创造奇迹,为什么不能是你
自卑就是对自己的抱怨,是在心理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怀疑,自卑是人生最大的跨栏,每个人都必须成功跨越才能到达人生的巅峰。
自卑的人,情绪低沉,郁郁寡欢,常因害怕别人看不起自己而不愿与人来往,与人疏远,缺少朋友,顾影自怜,甚至内疚、自责;自卑的人,缺乏自信,优柔寡断,毫无竞争意识,抓不住稍纵即逝的各种机会,享受不到成功的乐趣;自卑的人,常感疲劳,心灰意懒,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没有效率,缺少生活情趣。
如果一个人总是沉迷在自卑的阴影中,那无异于给自己套上了无形的枷锁。但是如果能够认识自己,懂得换个角度看待周围的世界和自己的困境,那么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去参观凡·高故居,在看过那张小木床及裂了口的皮鞋之后,儿子问父亲:“凡·高不是位百万富翁吗?”父亲答:“凡·高是位连妻子都没娶上的穷人。”
第二年,这位父亲带儿子去丹麦,在安徒生的故居前,儿子又困惑地问:“爸爸,安徒生不是生活在皇宫里吗?”父亲答:“安徒生是位鞋匠的儿子,他就生活在这栋阁楼里。”
这位父亲是一位水手,他每年往来于大西洋各个港口;这位儿子叫伊东布拉格,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获普利策奖的黑人记者。20年后,在回忆童年时,他说:“那时我们家很穷,父母都靠卖苦力为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像我们这样地位卑微的黑人是不可能有什么出息的。好在父亲让我认识了凡·高和安徒生,这两个人告诉我,上帝没有轻看卑微。”
富有都并不一定伟大,贫穷者也并不一定卑微。上帝是公平的,它把机会放到了每个人面前。自卑的人也有相同的机会。
自卑常常在不经意间闯进我们的内心世界,控制着我们的生活,在我们有所决定、有所取舍的时候,向我们勒索着勇气与胆略;当我们碰到困难的时候,自卑会站在我们的背后大声地吓唬我们;当我们要大踏步向前迈进的时候,自卑会拉住我们的衣袖,叫我们小心地雷。一次偶然挫败就会就会令你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将自己的一切否定,你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窝囊至极,你会掉进自责自罪的旋涡。
自卑就像蛀虫一样啃噬着你人格,它是你走向成功的绊脚石,它是快乐生活的拦路虎。一个人如果自卑,不敢有远大的目标,永远不会出类拔萃;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自卑,永远站不起来,只能跟在别国后面当附庸。
自卑是一种压抑,一种自我内心潜能的人为压抑,更是一种恐惧,一种损害自尊和荣誉的恐惧,所以生活中,我们只有比别人更相信并且珍爱自己,我们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天地。当我们遭到冷遇时,当我们受到侮辱时,一定要自尊自爱,把羞辱作为奋发的动力,激励自己去战胜一个个困难。
失意不失志,因为这就是成长的代价
有一个富翁,在一次生意中赔光了所有钱,并且欠下了债,他卖掉房子、汽车,还清了债务。
此刻,他孤独一人,无儿无女,穷困潦倒,唯有一只心爱的猎狗和一本书与他相依为命、相依相随。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他来到一座荒僻的村庄,找到一个避风的茅屋。他看到里同有一盏油灯,于是用身上仅存的一根火柴点燃了油灯,拿出书来准备读书。但是一阵风忽然把灯吹灭了,四周立刻漆黑一片。这位孤儿老人陷入黑暗之中,对人生感到痛彻的绝望,他甚至想到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身边的猎狗给了他一丝慰藉,他无奈地叹了一口气沉沉睡去。
第二天醒来,他忽然发现心爱的猎狗被人杀死在门外。抚摸着这只相信为命的猎狗,他突然决定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世间再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人。于是,他最后扫视了一眼周围。这时,他不由得发现整个村庄都处于一片可怕的寂静之中。他不由急步向前,啊,太可怕了,尸体,到处是尸体,一片狼藉。显然,这个村庄昨夜遭到了匪徒的洗劫,连一个活口也没留下来。
看到这可怕的场面,老人不由心念急转:“啊!我是这里唯一幸存的人,我一定要坚强的活下去。”此时,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照得四周一片光亮,老人欣慰地想:“我是幸运的人,我没有理由不珍惜自己。虽然我失去了心爱的猎狗,但是,我得到了生命,这才是人生最宝贵的。”老人怀着坚定的信念,迎着灿烂的太阳出发了。
故事中的老人,在失意甚至绝望下,重新找回了希望,赶走了悲伤。这不能不说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
联想到我们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如果遇到失意或悲伤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
如果你的演讲、你的考试和你的愿望没有获得成功,如果你曾经尴尬,如果你曾经失足,如果你被训斥和谩骂,请不要耿耿于怀。对这些事念念不忘,不但于事无补,还会占据你的快乐时光。拋弃它们吧!把它们彻底赶出你的心灵。
让那些担忧和焦虑、沉重和自私远离你,更要避免与愚蠢、虚假、错误、虚荣和肤浅为伍,还要勇敢地抵制使你失败的亚习和使你堕落的念头,你会惊奇地发现,你的生生旅途是多么的轻松、自由,你是多少自信!走出阴影,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中。不管过去的一切多么痛苦、多么顽固,把它们拋到九霄云外。不要让担忧、恐惧、焦虑和遗憾消耗你的精力。把你的精力投入到未来的创造中云吧,要主宰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请记住:生命在,希望就在!
强大的内心,成就强大的人生
面对失败,我们是退缩不前,还是鼓起勇气?有这样一则故事,给了我们答案:
巴西足球队第一次赢得世界杯冠军回国时,专机一进入国境,16架喷气式战斗机立即为之护航,当飞机降落在道加勒机场时,聚集在机场上的欢迎者达3万人。从机场到首都广场不到20公里的道路上,自动聚集起来的人群超过了100万。多么宏大和激动人心的场面!然而前一届的欢迎仪式却是另一番景象。
1954年,巴西人都认为巴西队能获得世界杯冠军。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在半决赛中巴西队却意外的败给他法国队,结果那个金灿灿的奖杯没有被带回巴西。球员们悲痛至极。他们想,云迎接球迷的辱骂、嘲笑和汽水瓶吧,足球可是巴西的国魂呀。
飞机进入巴西领空,他们坐立不安,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这次回国不知要面临什么样的景象。可是当飞机降落在首都机场的时候,映入他们眼帘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巴西总统和2万名球迷默默地站在机场,他们看到总统和球迷共举一条大横幅,上书:失败了也要昂首挺胸。
队员们见此情景顿时泪流满面。总统和球迷们都没有讲话,他们默默地目送球员们离开机场。4年后,他们终于捧回了冠军奖杯。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了之后消沉下去,一蹶不振。要学会摆脱失败的阴影,在失败面前昂首挺胸。
人生的道路上难免会有失败的乌云笼罩。面对失败,想要获得成功的人需暴雨、狂风对抗,方能攀上人生的高峰。那么,为什么一遇到困难你便退缩呢?为什么你的意志力会如此脆弱呢?因为你缺少成功的信念,成功的信念将会使你坚定向前,而无惧于沿途所碰到的困难,想要获得成功,需与暴雨、狂风对抗——昂首面对失败的挑战。
世界上有无数强者,即使丧失了他们所拥有的一切东西,也还不能把他们叫作失败者,因为他们仍有不可屈服的意志,有着坚忍不拔的精神,而这些足以使他们从失败中崛起,走向更伟大的成功。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的时候,德国到处是一片废墟。有两个美国士兵访问了一家住在地下室的德国居民。离开那里之后,两个人在路上谈起感受。
甲问道:“你看他们能重建家园吗?”
乙说:“一定能。”
甲就问:“为什么回答得这么肯定呢?”
乙反问道:“你看到他们在黑暗的地下室的桌子上放着什么吗?”
甲说:“一瓶鲜花。”
乙接着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处于这样困苦的境地,还没有忘记鲜花,那他们就一定能够在这个片废墟上重建家园。”
面对困苦和失败,依然摆放鲜花,昂首面对,这样的民族必然会重新崛起。
世间真正伟大的强者,对于所谓的是非成败并不介意,他们能够做到“不以成败论英雄”。这种人无论面对多么大的失败,绝不失去镇静,这样的人终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在狂风暴雨的袭击下,心灵脆弱的人束手待毙,但强者不同,他们自信、镇静,这使得他们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而得以成功。
要想真正战胜失败,就要昂首挺胸,正视失败,从中吸取教训,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只有愚蠢到不可救区药的人才会在同一个地方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这样的人也不会从失败中把握未来,实现命运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