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侥幸心理,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人类即使再聪明,也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到完美无缺。正如所有的程序员都不敢保证自己在写程序时不会出现错误一样,容易犯错误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这也是墨菲定律一个很重要的体现。想取得成功,不能存有侥幸心理,想方设法回避错误,而是要正视错误,从错误中汲取经验教训,让错误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一次,丹麦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打碎了一个花瓶,但他没有悲伤叹惋,而是精心地收集起了满地的碎片。他把这些碎片按大小分类称出重要,结果发现10~100克的最少,1~10克的稍多,0.1克和0.1克以下最多。同时,这些碎片的重要之间表现为统一的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要是次大块重要的16倍,次大块的重要是小块重要的16倍,小块的重要是小碎片重要的16倍......于是,他开始利用这个“碎花瓶理论”来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给考古学和天体研究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事实上,我们主要是从尝试和失败中学习,而不是从正确中学习。发明家不仅不会倍成签的错误击倒,而且会从中得到新的创意。在创意萌芽阶段,错误是创造性思考必要的副产品。正如耶垂斯基所言:“假如你想打中,先要有打不中的准备。”人类社会的发明史上,就有许多利用错误假设和观念来产生新创意的人。哥伦布以为他发现了一条道印度的捷径,结果却发现了新大陆;开普勒发现的行星间引力的概念,是偶然间由错误的理由得到的;爱迪生是知道了上万种不能做灯丝的材料后,才找到了钨丝......所以,想迎接成功,先放下侥幸心理,加强“冒险”力量。遇到失败,从中汲取经验,尝试寻找新的思路、新的方法。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1927年,美国阿肯色州的密西西比河提被洪水冲垮。在洪水即将吞噬一个9岁的黑人小男孩的一刹那,母亲用力把他拉上堤坡。1932年,男孩8年级毕业了。因为阿肯色的中学不招收黑人,他只能到芝加哥就读,但家里没有那么多钱。那时,母亲做出一个惊人的决定——让男孩复读一年。她给50名工人洗衣、熨衣和做饭,为孩子攒钱上学。1933年夏天,家里凑足了那笔费用。在芝加哥,母亲靠当佣人谋生。男孩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中学,又顺利读完大学。1942年,他创办一份杂志,但缺少500美元的邮费,不能给客户发函。一家信贷公司愿借贷给他,但得有一笔财产作抵押。母亲曾分期付款好长时间买了一批她心爱的新家具,但她还是同意将家具作为抵押。1943年,那份杂志获得巨大成功。男孩终于能做梦想多年的事了——将母亲列入她的工资花名册,并告诉她,她算是退休工人,再不用工作了。母亲哭了,那个男孩也哭了。后来,男孩经营的一切都坠入谷底。男孩感到无力回天,他心情忧郁地告诉母亲:“看来这次我真要失败了。”“儿子,”她说,“你努力试过了吗?”“试过了。”“非常努力吗?”“是的。”“很好。”母亲果断地结束了谈话,“无论何时,只要你努力尝试,就不会失败。”果然,男孩渡过了难关,攀上了事业心的巅峰。这个男孩就是美国《黑人文摘》杂志创始人、约翰森出版公司总裁、拥有3家无线电台的约翰•H•约翰森。事实上,得失本来就不是永恒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矛盾共同体。有一本杂志归纳出关于失败的优胜可能: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是一位失败者——失败只是表明你尚未成功。失败并不意味着你一事无成——失败表明你得到了经验。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是一个不具灵活性的人——失败表明你有非常坚定的信念。失败并不意味着你要一直受到压抑——失败表明你愿意尝试。失败并不意味着你不可能成功——失败表明你也许要改变一下方法。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比别人差——失败只表明你还有缺点。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浪费了时间和生命——失败表明你有理由重新开始。失败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放弃——失败表明你还要继续努力。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永远无法成功——失败表明你还需要一些时间。失败并不意味着命运对你不公平——失败表明命运还有更好的给予。那么,期待成功的你不要被一时的失败左右了,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自己总结:只要是对的事情,就继续坚持。只要是错的事情,就总结经验。总有一天会到达你想要的彼岸!》
1-6:墨菲定律:与错误共生,迎接成功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发布,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