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是产生幽默的基本手法。幽默的对比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互不相干(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彼此之间没有历史的或约定俗成的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对照比较,以揭示其差异之处,即不协调因素。
在幽默中,对比双方的差异越明显,对比的时机和媒介选择越恰当,对比造成的不协调程度就越强烈,观赏者对双方差异性的领会就会越深刻。此时,对比造成的不协调程度就越强烈,观赏者对双方差异性的领会就越深刻。此时,对比所造成的幽默意境也就越耐人寻味。比如下面这则幽默:夫:你出去时可别再带着那条怪模怪样的花狗去。妻:我觉得那条花狗很可爱。夫:你一定要带着它,是想以它作为对比,显示出你的美貌吧?妻:你真糊涂,如果像那样,我还不如带你出去更好些。幽默的对比克划分为画面、语言、人物和情境等四大类。画面的对比用于绘画艺术,语言、人物、情境的对比用于文学、戏剧、影视等艺术。这四类对比手法又归纳为语言手段和情节手段两大部类。其中语言手段,包括文字语言、绘画语言、音乐语言和舞蹈语言等。大多数幽默作品是将语言手段的对比和情节手段的对比交织使用的。这种交织具体地体现在反复、移植、颠倒和交叉等四种幽默创造只要技巧手段上。
3-10:扭转逆境的类比幽默法:生活是和谐统一的,但在内容与形式、愿望与结果、理论与实际等方面会产生强烈的不协调,于是形成了不和谐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产生幽默、可笑的情趣。类比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属性上的相同,而且已知其中一种事物还有其他属性,从而推知另一种事物也可能具有相同的其他属性。在口语表达中恰当运用类比,可以起到扭转逆境、轻巧取胜切不失幽默感的效果。有位市长向一位黑人领袖提出诘难:“先生既然有志于黑人解放,非洲黑人多,何不去非洲?”黑人领袖反驳:“阁下既然如此关心灵魂的拯救,那地狱灵魂多,何不下地狱?”黑人领袖运用类比进行推理,根据两个对象在某些属性相同的基础上提出它们具有相同的属性,既然有志于黑人解放就要到黑人多的非洲去,那么关心灵魂拯救的,自然就要到灵魂多的地狱里了。语言锋利而诙谐,轻而易举地驳倒对方。3-11:以物比人的拟人幽默法:拟人幽默术,是创创作童话、动画和寓言的常用手段。我们所说的拟人幽默法,是从童话王国、动画世界里寻找幽默感。生活中,有些东西是没有情感的,缺乏动机、目的和手段。而拟人则是赋予这些东西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某种动机,把某些无意识的结果变成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幽默往往由此而产生。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有一次他和一个批评家相遇,批评家是个秃子。秃子一见面除批评苏格拉底外,还对苏格拉底进行谩骂,可是苏格拉底一声不吭。批评家余怒未消地说:“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气势咄咄逼人。苏格拉底只是谈谈地说:“没有,没有,我只是羡慕你。”批评家奇怪地问:“你羡慕我什么?”苏格拉底回答:“我羡慕你的头发,它真聪明,早早就离开你的脑袋了。”批评家哑口无言。苏格拉底把头发拟人化,并以其聪明,自动离开,来表示对此人的厌恶。说明你的头发都厌恶你,别人就不用提了。有个人去拜访他的朋友,当走近朋友的住宅时,突然窜出一只大狗对他狂吠,他吓得止住了脚步。朋友闻讯出来看见他,连忙说:“不要怕!俗话不是说‘爱叫的狗不会咬人’吗?你不知道这句话吗?”他马上回答:“我知道这句俗话,你也知道,可是这狗它知道这句俗话吗?”这个人故意将狗与人相提并论,让狗人格化变成会思考的动物,既绝妙诙谐地发泄了心中的不悦,又不失礼貌地回敬了朋友。比拟法同比喻法并不一样。比喻法是在以彼物来喻此物,不管是明喻也好,暗喻也好,总是在打比方,总有个甲像乙,或乙像甲的模式。比拟法不存在谁像谁的问题,它一上来便把表述的人或物对象化了。如果是将人拟为物,那么出场的就是物,如果是将物拟为人,那么讲述的物必须是作为人来活动。一般修辞意义上的比拟法,并不一定会产生幽默效果。为了降格的需要,这里的比拟法必须在言语中把人拟成鄙俗之物,或将鄙俗之物煞有其事地拟成人或其他高贵的形象,从而凸现出事物滑稽可笑的一面。审美主主体在欣赏这个幽默对象的过程中发挥乖谬、错误或毛病,从而强化自己的优越感,表现出由衷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