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测试 / 3-7:一语两用的双关幽默法

3-7:一语两用的双关幽默法

开始打字练习

一语双关是在说话时,故意使某些词语在特定环境中具有双重意义的方法。双关是利用词语的同音或同义的关系,发挥其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双重意义,言辞喻比,巧妙地传递蕴藏在词语底层潜在信息的修辞手法,即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指桑骂槐。比如,美国第三十八任总统杰拉尔德•福特,说话就喜欢用双关语。有一次,他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我是一辆福特,不是林肯。”众所周知,林肯即是美国很伟大的总统,又是一种最高级的铭牌小汽车;福特则是当时普通、廉价而大众化的汽车。福特说这句话,一是表示谦虚,一是为了标榜自己是大众喜欢的总统。双关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将其恰当运用于口语表达中,可以增添言谈话语的幽默。一位年轻的作者到编辑部送稿,编辑看后问道:“小说是你自己写的吗?”“是的。”年轻人回答:我构思了一个月,整整坐了两天才写出来,“写作太幸苦了!”编辑突然大发感叹:“啊!伟大的契诃夫,您什么时候又复活了啊!”年轻人红着脸悄悄地退出了编辑部。这位编辑利用一语双关的方式批评了年轻人,“伟大的契诃夫您什么时候又复活了啊!”隐含着“你抄了契诃夫的作品”之意,既含蓄诙谐又具有强烈的讽刺力量。可以想见,这样的批评效果远比板着脸快语名言教训人要好得多。有一则寓言说,猴子死了去见阎王,要求下辈子做人。阎王说,你既要做人,就得把全身的毛拔掉。说完就叫小鬼来拔毛。谁知只拔了一根毛,这猴子就哇哇叫痛。阎王笑着说:“你一毛不拔,怎么做人?”这则寓言表面上是在讲猴子的事情,却很幽默地表达了“一毛不拔,不配做人”的道理,虽然讽刺性很强,却也委婉、含蓄。利用字的谐音来制造双关的效果,会显得很有幽默感。传说李鸿章有一个远房亲戚,胸无点墨却热衷科举,一心想借李鸿章的关系老哥一官半职。他在考场上打开试卷,竟无法下笔。眼看要交卷了,便“灵机一动”,在试卷上写下“我乃李鸿章中堂大人的亲妻(戚)”,指望能获主考官录取。主考官批阅这份考卷时,发现他将“戚”错写成“妻”,不禁拈须微笑,提笔在卷上批道:“所以我不敢娶你。”“娶”与“取”同音,主考官针对他的字,来了个双关的“错批”,既有很强的讽刺意味,又极富情趣。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发布,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