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的爬山虎第六次染红窗框时,我终于读懂了教导主任那句你们现在是最好的年纪。当时只觉得这是老生常谈,直到看见食堂打饭阿姨在窗口贴的字条:“青春就像跳跳糖,不蹦跶就浪费了糖纸。”
第一颗糖:在暗处扎根的勇气
生物课观察蜗牛的那天,我在实验报告上画了只背着荧光贴纸的蜗牛。就像我们班总坐在角落的小雨,这个先天弱视的姑娘,每天摸着盲文课本到深夜。当她站在省残运会领奖台上时,解说员说:“这位游泳冠军的每个转身都精确得像圆规画出的弧线。”而我知道,那些被水泡皱的盲文笔记,才是她真正的奖牌。你看,青春从不在意起跑线在哪里,只要根系在黑暗中依然生长。
第二颗糖:与不完美和解的智慧
高三开学摸底考,我的作文离题被判零分。却在走廊遇见语文老师捧着我的卷子微笑:虽然偏题,但你的排比句像春笋一样有生命力。”这让我想起校门口修鞋的老张,他总把修补处绣成小太阳。那些歪扭的针脚里,藏着比崭新皮鞋更动人的故事。原来青春从不需要完美无瑕,裂痕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第三颗糖:重新定义可能的魄力
校运会3000米决赛那天,瘦小的阿浩在最后一圈突然脱掉跑鞋。这个总被笑称“竹竿”的男孩,光脚在煤渣跑道上踩出一串血印。当他挂着铜牌靠在医务室时,笑着说:“我想试试没有鞋能不能飞。”这让我想起校史馆里那张泛黄照片——1987届学长用废旧自行车零件造出本省第一台天文望远镜。青春最迷人的魔法,就是把“不可能”三个字揉碎成星星的粉末。”
晚自习的铃声响了,窗外的合欢树正在掉落最后的粉红绒毛。我翻开课本,看见当初夹在扉页的糖纸——阳光下,那些凹凸的纹路竟折射出彩虹。原来青春从不是某个特定的年纪,而是永远保持让灵魂噼啪作响的赤诚。就像食堂阿姨新换的字条写的:“别等糖化了才想起要蹦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