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测试 / 1-7:赞美不能脱离实际情况

1-7:赞美不能脱离实际情况

开始打字练习

意大利剧作家哥尔多尼曾说过:“过分的赞美会变成阿谀。”因此,在赞美他人时一定要坚持适度的原则。夸奖或赞美一个人时,有时候稍微夸张一点更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别人也会乐意接受。但如果过分夸张,你的赞美就脱离了实际情况,让人感觉道缺乏真诚的东西在里面。因为直接的赞美是比较朴实的,发自内心的。只有恭维讨好才是过分夸张和矫揉造作的。而这些又往往会引起人恶心。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赞美,但却不是人人都喜欢夸张的恭维。而现实往往又是相互矛盾的。菲利普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很多人都知道怎样奉承,但很少有人知道怎么赞美。”在现实生活中,越是知识层次高、品位高、素质高的人,越不喜欢夸张的恭维。据说有一个年轻人曾经给恩格斯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称赞恩格斯是一位无与伦比的革命导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甚至称其为马克思的再现等,恩格斯并没有因为这封信而又丝毫的感动,反而生气地回信说:“我不是什么导师,思想家,我的名字叫恩格斯。”恩格斯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他不喜欢别人赞美他时用似乎有些夸张的词汇。又因为他和马克思几十年的友谊,他是非常尊敬马克思的,当然会忌讳别人称他为“马克思的再现。”历史上有一位臭名昭著的马屁精冯希乐,他是一个热衷于夸张拍马的人,有一次,他去拜访长林县令,赞叹道:“仁风所感,猛兽出境。昨日入县界,见虎狼相尾而去。”刚夸过不久,就有村民来报告:“昨夜大虫连食三人!”长林县令很不高系地责问冯希乐,究竟是怎么回事?冯希乐面红耳赤地回答说:“野兽迁徙也须吃喝。这不过是顺路掠食罢了。”冯希乐夸张得脱离了实际情况,无视野兽吃人的本性,信口雌黄,说野兽已被县太爷的仁义教化索感动,所以离县而去,结果是抡起巴掌,自己打自己的脸,这就是所说的轻言取辱。赞美他人的正确态度是实事求是,朴素真诚的。因为大凡有涵养的人,都比较喜欢自然朴实的赞美。费孝通与夫人王同惠一段往事演绎了一个很生动的故事。1933年,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同学聚会上,王同惠和费孝通就人口问题发生了一次争论。费孝通为了说服她,就把一本关于人口问题的书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了王同惠。王同惠后来对费孝通说:“是你的这件礼物打动了我这颗‘凡心’,觉得你这个人不平常。”费孝通听后很自豪,赞叹自己遇到了知己,他后来说:“这个评价成了我们两个人的结合剂,也就是牵引了我们两人一生的这根线。一个赏识‘不平常’的人,而以此定情的人,也不可能是一个平常的人。”后来,费、王二人结为连理。这两个人对于对方的评价都只有三个字“不平常”。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夸张的言辞,但却深深地打动了彼此。过分的夸张对于被赞美者来说,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高尔基曾经说过:“过分的夸奖一个人,结果就会把人给毁了。”因为过分的夸奖,往往会使被赞美者不思进取,误以为自己已经是完美无缺了,从而停止了前进的脚步。众所周知的方仲永,小时候因为天资聪慧,于是别人就称其为天才,其父则四处带他去走访宾客,结果至其长大以后,才能“泯然众人矣”。跟别的人没有什么两样了。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在赞美他人时切忌夸张恭维,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端正态度,不要将赞美与溜须拍马混为一团;其次赞扬对方的同时,不要忽视了他的缺点和不足,最好能把鼓励与赞美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赞美的积极作用。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发布,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