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前途,是人人都向往的。婴儿呱呱坠地之日起,就背负起了父母殷切希望。从刚走进校门起,就开始立志成为,长大以后要当医生、科学家、文学家......长大成人步入社会后,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将来设计蓝图。前途是一个既遥远有具体的东西,既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样子,又会在现实中找到些许迹象。每个人都很注意别人对自己的前途的预测和评价。也正因为如此,才产生了到现在兴旺依旧的算命先生。在现代社会,虽然我们以科学破除迷信,但赞美他人的前途和未来,仍是赢得别人满意的一大技巧。伟人毛泽东的一句“你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曾鼓舞了几代青年人。在父母面前夸其子女有出息,将来准成大器,全家都会满心喜悦,甚至把话当真。赞美一个人的前途会使他备受鼓舞,信心十足。同时你的权威形象也无形中塑造起来,将来他成功之日,他的大脑中第一个闪现的形象很可能就是你当年的样子。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好话三冬暖”。如果说赞美他人前途是暖及三冬之举,那么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抓住他人生活中的一些细枝末节加以粉饰是更高一着的险棋之道了。日本著名心理学家多湖辉先生在一本书里举了这么一个例子:有位杂志社的记者,有一次去采访一位地位很高的财经界人士。话匣一打开,就首先称赞对方的经济手段如何高明,继而想打听一些成功的奥秘。但由于这是初次采访,不能很快接触到问题的实质。这时,那位记者灵机一动,将话题一转,说道:“听说贵经理在业余时间很喜欢钓鱼,在钓鱼方面也是行家里手。在下偶尔也喜欢钓钓鱼,不知道你是否可以介绍一些这方面的经验?”那位大人一听此话,此话,笑脸顿开,侃侃而谈起钓鱼经来。结果不消说,宾主双方俱欢,尔后采访中自然方便不少。从这位大人物的心态来看,因为所处的地位,有关经营方面的“高帽子颂歌”已经听得耳根生茧了。而这个记者想到人物的另一面,从该大人物的业务生活开始入手,最后完满地达到预期目的,其手段令人叹为观止。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得体的赞美行为的确威力无穷,可以自然地减轻我们交际的阻力。包拯就任开封知府后,要选一名师爷。经过笔试,包拯从上千人中选了十个很有文才得任。第二个程序是面试,包拯把他们一个跟一个叫进去,随口出题,当面回答。包拯面试题目出得也很别致,前面九个一一进去后,包拯指着自己的脸对他们说:“你看我长得怎么?”那就个人抬头一看包拯的脸庞,吓了一跳:头和脸都黑得如烟熏火燎一般,乍一看,简直就像一个黑坛子放在肩上;两只眼睛大而圆,瞪起来,白眼珠多,黑眼珠少。他们想:如果把他的模样如实讲出来,那他一定会火冒三丈,那还能当师爷,说不定还会遭一顿打呢!不如循守常道,恭维一番,讨他个喜欢。于是一个个恭维他眼如明星,眉似弯月,面色白里透红,纯粹是一副清官相貌。气得包拯将他们一个个赶走了。第十个应试者进来了,包拯也问相同的问题。那个应试者向包拯打量了一番,说道:“老爷的容貌嘛......”“怎么样啊?”“脸如坛子,面色似锅底,不仅说不上俊美,实在该说是丑陋无比,特别是两眼一瞪,还有几分吓人呢?”包拯一听,故意把脸一沉,喝道:“放肆,你竟敢这样说起本官来了,难道就不怕本官怪罪于你吗?”那人答道:“老爷您别生气,小人深信只有诚实的人才可靠,老爷的脸本来就是黑的,难道别人说一声就变美了吗?老爷虽然相貌丑陋,但心如明镜,忠君爱国,天下人皆知包青天的美名,难道老爷没有见过白脸奸臣吗?”这个应聘者之所以成为十个顶呱呱的才子中的幸运者,是因为他的赞美更加有远见,足见其洞察力不一般,通过对他人真诚的赞美,由缺点推到优点,最终成为赞美他人的受益者。赞美就像武侠小说中描绘的无影脚、隐身法,能在自然的程序中毫不矫揉造作地制胜,的确是大智若愚、高瞻远瞩之举。
1-6:赞美他人的美好前程和未来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发布,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