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测试 / 格式塔心理学-科普版本2

格式塔心理学-科普版本2

开始打字练习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又称为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诞生于20世纪初的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 核心观点

-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格式塔心理学强调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于部分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意义和性质。例如,我们听一首曲子时,感知到的是整体的旋律,而不是单个音符的简单相加。

- **知觉组织原则**: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了一系列知觉组织原则,这些原则阐明了知觉主体把经验材料组织成有意义整体的具体方式:

- **接近性原则**:距离相近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 **相似性原则**:在某一方面相似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 **连续性原则**:个体倾向于将物体感知为简单的连续的物体。

- **封闭性原则**:彼此相属、构成封闭实体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 **简单性原则**:具有对称、规则、平滑的简单图形特征的各部分趋于组成整体。

- **共同命运原则**:在整体的视觉条件下,某些物体,或是同时、同速、同方向往一个地方移动,这些个别物体会被视为一组。

- **良好图形性原则**:在物体之间存在交集的情况下,个体倾向于将两个物体视为两个不间断的实体。

- **图形与背景**: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知觉场始终被分成图形与背景两部分。“图形”是一个格式塔,是突出的实体,是人们知觉到的事物;“背景”则是尚未分化的、衬托图形的东西。视觉场中的构造是不断变化的,当人们连续不断地扫视环境中的刺激物时,种种不同的客体一会儿是图形,一会儿又成了背景。

- **学习理论**:格式塔学派认为学习是通过对所有与问题解决有关的材料进行思考与整合而构成“完形”来实现的,是一种顿悟形式的智慧行为。知觉重组是顿悟学习的核心。当学习者理解了问题情境之后,便会产生突然的、迅速的领悟。例如,苛勒的“接竿问题”实验中,大猩猩通过顿悟将几根短竹竿接在一起来获取香蕉。

### 研究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家既不反对构造主义所强调的内省法,也不反对行为主义所依靠的客观观察法,认为这两种方法都是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但他们做了一些改进和修正。

### 代表人物及贡献

- **马克斯·韦特海默**:格式塔学派的奠基者,1912年首次提出了格式塔的基本概念,他最著名的实验是“闪光实验”(phi现象/似动现象),即在两个不同位置快速交替呈现静止光点,人会看到一条连续的光线。

- **沃尔夫冈·苛勒**:通过在腾涅立夫岛的大猩猩研究站以大猩猩为被试,作了大量的学习实验研究,如“叠箱问题”实验,证明了动物的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 **库尔特·考夫卡**:强调心理学应以行为为研究的中心点,因为从行为出发比较容易找到意识和心灵的地位。

### 影响与评价

格式塔心理学强调心理现象的整体性和组织性,对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使经验论、联想论、官能主义的传统方法逐渐让位于先验论、整体论和突创论,知觉心理学也由感觉心理学的附庸变成一个独立的分支。此外,格式塔心理学对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等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发布,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