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测试 / 7-4:言语失当,巧用矫正之术

7-4:言语失当,巧用矫正之术

开始打字练习

“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在人们交际的过程中,无论平凡人还是名人,都免不了发生言语失误。虽然个中原因有别,但它造成的后果却是相似的:或贻笑大方,或纠纷四起,有时甚至闹得不堪收拾。那么,能不能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或者矫正之术,去避免言语失误带来的难堪局面呢?回答是肯定的,只要采取一些“方圆”技巧即可。具体有以下几种。一、及时改口。历史上和现实中有许多能说会道的名人在失言时因死守自己的城堡而惨败。比如1976年10月6日,在美国福特总统和卡特共同参加的、为总统选举而举办的第二次辩论会上,福特对《纽约日报》记者马克斯•佛郎肯关于波兰问题的质问做了“波兰并为受苏联控制”的回答,并说“苏联强权控制东欧的事实并不存在”。这一发言在辩论会上属于明显的失误,当时就遭到记者的反驳。反驳之初,佛郎肯的语气还比较委婉,意图给福特订正的机会。他说:“问这一件事我觉得不好意思,但是您的意思难道在肯定苏联没有把东欧变为起附庸国?也就是说,苏联没有凭军事力量压制东欧各国?”福特如果当时明智,就应该承认自己失言并偃旗息鼓,然而他觉得身为一国总统,面对着全国的电视观众认输,绝非善策,于是继续坚持,一错再错,结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大选时落选。刊登这次电视辩论会的所有专栏、社论都纷纷对福特的失策做了报道,他们惊问:“他是真正的傻瓜呢,还是像头驴一样顽固不化呢?”卡特也乘机把这个问题再三提出,闹得天翻地覆。高明的辩论家在被对方击中要害时绝不强词夺理,他们或点头微笑,或轻轻鼓掌。如此一来,观众或听众弄不清他们葫芦里藏得什么药。有的从某方面理解,认为这是他们服从真理良好风范;有的从另一方面理解,又以为这是他们比喜争辩的豁达胸怀。而究竟他们认输与否尚是个未知的谜。这样的辩论家即使要说也能说得很巧,他们会向对方笑道:“你讲的好极了!”相比之下,里根就表现的高明许多。一次,美国总统里根访问巴西,由于旅途疲乏、年岁又大,在欢迎宴会上,他脱口说道:“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为能访问玻利维亚而感到非常高兴。”有人低声提醒他说错话了,里根忙改口道:“很抱歉,我们不久前访问过玻利维亚。”但他并未去过玻利维亚,当那些不明就里的人还来不及反应时,他的口误已经淹没在后来的滔滔大论之中了。这种将说错的地点、时间加以掩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当面出丑,不失为补救的有效手段。只是,这里需要的是发现及时、改口巧妙的语言技巧,否则要想化解难堪也是困难的。在实践中,遇到类似以上的情况时,有三个补救办法可供参考:一是移植法,就是把错话移植到他人头上。比如说:“这是某些人的观点,我认为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就是把自己己出口的某一错误纠正过来了。对方虽然有某种感觉,但是无法认定是你说错了。二是引申法,就是迅速将错误言辞引开,避免在错中纠缠。如接着在错话之后说:“然而正确说法应是......”或者说:“我刚才那句话还应做如下补充......”这样就可将错话抹掉。三是改义法,就是巧改错话的意义。当意识到自己讲了错话时,干脆重复肯定,将错就错,然后巧妙地改变错话的含义,将明显的错误变成正确的说法。二、顾左右而言他。某校某班在一次高考中数学和外语成绩突出,名列前茅。校长在评功总结会上这样说:“数学考得好,是老师教得好;外语考得好,是学生基础好。”在座师生听罢沸沸扬扬,都认为校长的说法有失公正。一位教师起身反驳:“同一个班,师生条件基本相同。相同的条件产生了相同的结果,原本是很自然的事,不公平的对待实在令人费解。原有的基础与尔后的提高相互联系,不能设想学生某一学科基础差而能提高得快,也不能设想学生某一学科基础好而不需要良好的教学就能提高。校长对待教师的劳动不一是同仁,将不利于团结,不能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会场有人轻轻鼓掌,然后是一阵静默。而静默似乎比掌声对校长来说更有压力和挑战意味。校长没有恼怒,反而“嘿嘿”地笑起来,他说:“大家都看到了吧,X老师能言善辩,真是好口才。很好,很好!言者无罪,言者无罪。”尽管别人猜不透校长说这话的真是意思,然而却不得不佩服他的应变能力,他为自己铺了台阶,而且下得又快又好。听了上述回答后,无人再就此问题对校长追击诘问。既要撤退,就不宜做任何辩解,辩解无异于作茧自缚,结果无法摆脱。三、借题发挥。据说,司马昭与阮籍有一次同上早朝,忽然有侍者前来报告:“有人杀死了母亲!”放荡不羁的阮籍不假思索地说:“杀父亲也就罢了,怎么能杀母亲呢?”此言一出,满朝哗然,认为他“有悖孝道”。阮籍也意识到自己言语的失误,忙解释说:“我的意思是说,禽兽才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杀父就如同禽兽一般,杀母就连禽兽都不如了。”一席话竟使众人无可辩驳,阮籍也由此避免了杀身之祸。其实,阮籍在失口之后只是使用了一个比喻就暗中更换了题旨,然后借题发挥一番,巧妙地平息了众怒。在现实生活中,借题发挥大有用武之地。某中专学校的一次智力竞赛中,主持人问:“三纲五常中的‘三纲’指的是什么?”一名女生抢答道:“臣为君纲,子为父纲,妻为夫纲。”恰好颠倒了三者的关系,引得哄堂大笑。当这名女生意识到答错后,她将错就错,立刻大声说道:“笑什么,封建的旧‘三纲’早已不存在了,我说的是新‘三纲’。”主持人问:“什么叫作新‘三纲’?”她说:“现在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上级要为下级服务,领导者是人民的公仆,岂不是臣为君纲?当前独生子女是父母的小皇帝、小公主,家里大小事都依着他们,岂不是子为父纲?在许多家庭中,妻子的权利远超过了丈夫,‘妻管严’比比皆是,岂不是妻为夫纲吗?”她的话音一落,场上掌声四起。大家为她的言论创新叫绝,为她的应变能力叫好。四、坦率道歉。对待言语失误,有时公开道歉比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掩饰来得高明。当然,“坦率”的目的仅在于把问题讲清楚,这不等于“直率”,解释也必须讲究策略。做错事情之后,大多数人都会自我羞愧一阵,然后去向人低声道歉,接着便灰溜溜地离开。但多数情况下,仅靠一句“对不起”是不足以获得谅解的。以博拉的事件为例。有一次,博拉在与同事谈话时称其上级是“机器人”,结果被上级知悉。于是博拉给上级写了一张字条,约他抽空谈一谈,上级同意了。“我用那个词绝无其他用意,现在倍感悔恨。”博拉向上级解释说,“我之所以用‘机器人’之类的字眼儿,只不过是想开个玩笑,我感到上级只专心于工作而对我们有些疏远,因此,‘机器人’三个字只不过是描述这种感情的一种简短方式。”上级为博拉合情合理的解释和自我批评而深受感动,他甚至当即表态,说要努力善解人事,做个通情达理的人。把问题讲清楚,通过这种方式,博拉帮助上级做到了平心静气,并顺利解决了他们之间的感情危机。智慧箴言:我们在日常交际中难免会有言语不当的时候,如果强行辩解,不懂偃旗息鼓,就会给社交造成障碍。而聪明人懂得巧用矫正之术。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发布,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