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测试 / 发热的临床过程和特点

发热的临床过程和特点

开始打字练习

发热的临床过程和特点

1)体温上升期:体温上升有两种方式。①骤升型:体温在几小时内达39℃以上,常伴有寒战,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流行性感冒、急性肾盂肾炎、输液或输血反应等。②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多不伴寒战,如伤寒、结核病、布鲁菌病等所致的发热。

2)高热期:是指体温上升达高峰之后保持一定时间。不同疾病持续时间长短不等。如疟疾可持续数小时;大叶性肺炎、流行性感冒可持续数日;伤寒则可长达数周。

3)体温下降期:①骤降型,指体温于数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有时可略低于正常,常伴有大汗淋漓。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和输液反应等。②渐降型,指体温在数日内逐渐降至正常,如伤寒、风湿热等。

(2)热型:不同病因所致发热的热型也常不同。

1)稽留热: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稽留热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恙@虫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斑疹伤寒及伤寒的高热期。

2)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弛张热常见于败血症、化脓性炎症、风湿热、重型肺结核等。

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然后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日至数日。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间歇热可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淋巴瘤等。

4)波状热: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日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日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波状热常见于布鲁菌病、登革热等。

5)回归热:体温急骤上升至39℃或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然回复到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回归热可见于鼠咬热、回归热、回归热型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淋巴瘤等。

6)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不规则

热常见于结核病和风湿热。

一般说来,热程短、高热、寒战等中毒症状者,有利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如热程中等,但呈渐进性消耗、衰竭者,以结核和恶性肿瘤多见;热程长,无毒血症状,发作与缓解交替出现,则有利于风湿性疾病的诊断。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发布,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