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尾部的胜利
你即使有一半的时间都在犯错,到最后依然能赢。
我拍了30年电影,从中发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有些作品会成功,有些不会。没必要去深究哪些会,继续拍下去就行。
——美国演员布拉德·皮特(Brad Pitt)接受演员工会奖时的感言
1936年,海因茨·贝格鲁恩(Heinz Berggruen)逃离了纳粹德国,定居于美国,然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文学。
根据大多数人的描述,他在年轻时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过人之处,但到20世纪90年代为止,无论从哪个标准衡量,贝格鲁恩都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艺术品交易商之一。
2000年,贝格鲁恩将他收藏的毕加索 、布拉克 、克利 和马蒂斯 的众多作品中的一部分以1亿多欧元的价格卖给了德国政府。这笔交易因为过于划算,实际上被德国政府看作一笔捐赠——这些藏品的私人市场价超过了10亿美元。
一个人能收集数量如此庞大的杰作,实在令人感到震撼。艺术是一个标准非常主观的领域。为什么有人能早早预见到未来什么样的作品会炙手可热?
你可以说,他靠的是眼光。
你也可以说,他靠的是运气。
一家投资公司地平线研究集团(Horizon Research)对此提供了第三种解释,而这种解释对广大投资者也有重要的启示。
“伟大的投资者会买入大量的艺术品。”这家公司在报告中写道, “这些藏品中的一小部分最终会成为价值连城的作品。当投资者持有这些藏品的时间足够长,这系列投资组合的整体收益就会趋近其中表现最好的部分的收益。发生的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伟大的艺术品交易商就像运作指数基金一样,会买入所有能买的艺术品,而且是以投资组合的形式购买,不是只在遇到喜爱的单品时购入。然后,他们只需要静静等待其中的优质标的脱颖而出就够了。
这就是贝格鲁恩成功的秘密。
也许像贝格鲁恩这样的人一生收藏的作品中有99%最后都没有升值,但只要剩下的1%是毕加索这种大师的作品,那么其他一切都无关紧要了。贝格鲁恩可能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没有赌对,但最终仍然能得到令人惊讶的好结果。
在商业和投资领域,许多事情都是如此。尾事件(tail event)在这些领域中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些低发生率、高影响力的少数事件成了决定结果的主要因素。
即便你明白其中的数学原理,这一点或许仍然难以理解。一个投资者在一半的时间里都看走了眼,最后却仍然能致富,这个事实是不符合直觉的。它也意味着我们低估了许多事物失败的频率,所以当失败发生时,我们就会反应过度。
《汽船威利》(Steamboat Willie)打响了华特·迪士尼(Walt Disney)在动画界的名号。不过,迪士尼的商业成功就是另一回事了。迪士尼建立的第一个工作室以破产告终。他的电影制作成本高得惊人,投资条件又很离谱。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迪士尼已经创作了400多部动画片。其中大多数都是短动画片,很多都深受观众的喜欢,但是赚到钱的却没有几部。
《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改变了一切。
1938年的前6个月,这部动画片为迪士尼赚到了800万美元,远远高出了公司以往的任何盈利。这使得华特·迪士尼工作室开始脱胎换骨。公司还清了所有债务,还给核心员工发放了留任奖金。公司在洛杉矶周边的伯班克购置了一间全新的、最先进的摄影棚,如今公司总部依然在那里。获得奥斯卡金像奖后,迪士尼从著名变成了家喻户晓。到1938年,他已经制作了时长累计达几百小时的电影。但从商业角度看,时长83分钟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是他后来成功的全部关键。
任何规模巨大、利润丰厚、声名远播或影响力深远的事物都源自某个尾事件——从几千甚至几百万个事件中脱颖而出的一个。我们的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些事物,即尾事件的结果上。而当我们关注的焦点只有尾事件的结果时,我们就很容易低估尾事件本身的稀缺和强大。
有些产业很明显是由尾事件驱动的,比如风险投资。如果一家风投公司投资了50个项目,他们可能会预期其中一半项目以失败告终,有10个项目表现较好,而只有一两个会非常成功,带来100%的资金回报。一家公司关联风投(Correlation Ventures)曾经研究过相关数据, 发现在2004年到2014年的超过2.1万起创业融资中:
65%是亏损的;2.5%获得了10~20倍的回报;
1%获得了超过20倍的回报;
0.5%——大约是这2.1万家企业中的100家——获得了超过50倍的回报。这样小的部分,却是风险投资行业收入的主要来源。
你或许会觉得,这就是为什么风险投资被称为“风险投资”。每个风险投资从业者都深知这一点。绝大多数创业公司都失败了。这个世界只垂青其中的一小部分,让它们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如果想得到更安全、更可预测和更稳定的投资回报,你需要把资金投入那些大型上市公司。
或许你会这样想。
但是记住,尾部才是驱动一切的关键。
长远来看,投资大型上市公司和进行风险投资两类成功结果的分布其实没有太大差异。
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表现都很平庸,只有少数发展得比较好,而更少的一些成了巨大的赢家,也正是最后这些公司成了股市上的主要回报来源。
摩根大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曾经发布过自1980年来被选入罗素3000指数(Russell 3000 Index)的优质公司的收益分布。罗素3000指数是一个涵盖了各行各业上市公司的巨大集合。
在罗素3000指数的所有成分股中,有40%跌去了至少70%的价值,而且在统计时间内再也没能恢复。
实际上,该指数的所有回报都来自其中7%的企业。它们的业绩表现超过平均值至少2个标准差。
这就是你在进行风险投资时应该做好心理准备得到的结果。但在一个乏味而多元化的指数中,同样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绝大多数上市公司会遭受打击的现象存在于所有行业(见图6.1)。在科技和电信类的全部上市公司中,有超过一半失去了其大部分市值,并再也没能恢复。即使在公共事业类的企业中,失败率也超过了十分之一。
有趣的是,一家公司必须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功才能上市,然后才能成为罗素3000指数的一员。它们都是成熟的企业,并非不可靠的创业公司。即便如此,绝大多数企业存在的时间也只有几年,而无法传承几代。
图6.1 1980—2014年经历过“重大损失”的公司百分比
比如其中一家公司——卡洛克电影公司(Carolco),曾经的罗素3000指数成员之一。
在20世纪80至90年代,该公司制作了风靡一时的几部大片:包括《第一滴血》(First Blood)系列的前三部、《终结者2》(Terminator 2)、《本能》(Basic Instinct)和《全面回忆》(Total Recall)。
卡洛克于1987年上市。在推出了一部又一部热门作品后,公司一时风光无两。1991年,公司的收入达到了5亿美元,市值则达到了4亿美元——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尤其是对一家电影公司而言。
接下来,它却坠入了失败的深渊。
卡洛克制作的影片不再卖座,几个大预算的项目也以失败告终。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卡洛克电影公司已经成为历史。公司于1996年破产,市值归零,一切都烟消云散。这是一种灾难性的失败,也正是40%的上市公司迟早要面对的命运。卡洛克的故事之所以值得讲述,并不是因为它的独特性,而正是因为它的普遍性。
这个故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罗素3000指数自1980年以来已经增长了73倍。这是让人瞠目的回报率,也意味着它在整体上是成功的。
罗素3000指数中40%的公司实际上都以失败告终,但其中表现优异的7%已经足以抵消其他公司的失败,就像海因茨·贝格鲁恩的艺术品收藏一样。不同的是,毕加索和马蒂斯在这里变成了微软和沃尔玛。
事实上,不仅少数公司贡献了股市回报中的大头,而且在这些公司内部发生的尾事件更多。
2018年,亚马逊带给标普500指数的回报占据了后者总量的6%,而亚马逊的增长几乎要全部归功于Prime会员和亚马逊网络服务(Amazon Web Services)。对一家尝试经营过从智能手机Fire Phone到旅行业务的上百种产品的公司来说,这本身就是一种尾事件。
2018年,苹果公司为标普500指数贡献了7%的回报,而苹果的业绩主要靠iPhone驱动。在新产品层出不穷的科技市场中,这同样是一个再典型不过的尾事件。
那么是谁在这些公司工作呢?谷歌的招聘录用率为0.2%, 脸书为0.1%, 苹果大约为2%。 因此可以说,这些做着尾部项目、为公司创造了尾部回报的人本身就在从事一份尾部工作。
“少数几件事影响主要结果”的道理不仅适用于你投资组合中的公司,也适用于你作为投资者的个人行为,是其重要影响因素。
拿破仑对军事天才的定义是“当身边所有人都进入非理性状态时还能继续正常行事的人”。
投资也是如此。
绝大多数的投资建议都是关于“当下”的。此时此刻你该怎么做?现阶段哪些股票适合买入?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当下”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作为投资者,你今天、明天或下周做的决定远不如你一生中个别几天做的决定重要。这几天可能只占据了你一生中1%甚至更少的时间,而这些时候,你周围的人可能都处在非理性状态下。
想一想,如果你从1900年开始每个月存1美元,到2019年会发生什么?
你可以按月把这1美元投入股市,无论股市表现如何。哪怕经济学家们叫嚣着经济要衰退或者新一轮的熊市要来临,你依然坚持投资。我们假设这个“你”名叫苏。
但或许在经济衰退时投资是一件很可怕的事。那么你就在非经济衰退时期每月投资1美元,而到经济衰退时期则把所有股票都卖出,把每个月需要投资的钱以现金的方式存下来,等衰退过去后再把这些钱投入股市。我们假设这个“你”名叫吉姆。
又或者经济衰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把你吓退,然后你又需要一段时间才能重拾信心,返回市场。那么你在经济尚未衰退的时候每月投资1美元,在经济衰退开始6个月后把股票全部卖出,等经济衰退结束6个月后又回到股市里。我们假设这个“你”名叫汤姆。
从1900年到2019年,这三位投资者最后各会得到多少钱?
苏最终得到了435,551美元。
吉姆得到了257,386美元。
汤姆得到了234,476美元。
苏的收益遥遥领先。
从1900年到2019年共有1,428个月,其中只有300多个月处于经济衰退期,因此在这22%的经济衰退或接近衰退的时间里,苏始终保持冷静,最终比吉姆或汤姆多赚了差不多四分之三的钱。
举一个时间更近的例子:你在2008年末到2009年初这几个月里的投资表现,可能比你从2000年到2008年的全部投资行为对你收益的影响都大。
一个经典的段子这样描述飞行员的工作:“一小时接一小时的无聊中穿插着瞬间的极度恐惧。”投资也是如此。作为一个投资者,你成功的决定因素是你如何应对偶尔出现的瞬间恐惧,而不是你如何度过年复一年的无聊巡航。
因此,一个投资天才也应该是一个当身边所有人都进入非理性状态时还能继续正常行事的人。
尾事件驱动一切。
当你认可“在商业、投资和金融领域,是尾事件驱动一切”这个事实后,你就会明白,很多事会出错、瓦解、失败或消亡其实是很正常的。
如果你在选择股票时有出色的判断力,可能你一半的选择都是正确的。
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可能你关于产品和战略的一半想法都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投资者,可能你大多数时候的投资收益还算可以,但很多时候会很糟糕。
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雇员,在经过三番五次的尝试和试验后,你终究会在适合自己的领域找到适合自己的公司。
上述一切的前提是你很优秀。
彼得·林奇(Peter Lynch)是当今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如果你在这个行业表现非常出色,那么你的想法在10次里也不过只有6次是对的。”他曾经这样说。
在某些领域你需要每一次都做到完美,比如做飞行员。在另一些领域你需要在大多数时候做得很棒,比如在餐馆里做厨师。
但在投资、商业和理财领域,情况完全不同。
我从投资者和企业家身上学到的一点是,没有人能每次都做出正确的决定。商界最惹人注目的人物往往会想出非常多糟糕的点子,还总会去将其付诸实践。
以亚马逊为例。从直觉角度出发,你不会认为一家大公司发布一款失败的产品是很正常且完全可以接受的。你会凭直觉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这家公司的CEO应该向股东们道歉。但在亚马逊推出Fire Phone这款灾难性的产品后不久,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杰夫·贝索斯表示:
如果你认为这是一次很大的失败,那么我们现在可正在着手准备更大的失败。我不是在开玩笑。有几个项目可能会让Fire Phone的失败显得不值一提。
在Fire Phone项目上亏损很多钱对亚马逊来说不是多大的问题,因为这笔亏损可以被亚马逊网络服务等其他业务赚来的上百亿利润抵销。尾部业务简直成了护身符。
网飞公司(Netflix)的首席执行官里德·黑斯廷斯(Reed Hastings)曾宣布,公司将砍掉几部预算很大的剧集。对此他是这样说的:
我们现在的成功率太高了。我一直都在督促内容创作团队,说我们需要冒更大的险,必须尝试更疯狂的事,因为被砍掉项目的比例应该更高的。
这些话并非妄想,也不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而是对“尾事件主导成功”这个道理的明智认知。每次有亚马逊Prime或剧集《女子监狱》(Orange is the New Black)这样的新产品出现,你都可以肯定,其中必然会有一些成为失败品。
至于为什么这件事是违背直觉的,部分原因是,在大多数领域内,我们只会关注最终的产品,而看不到在尾部成功产品的诞生过程中产生的损失。
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个喜剧演员克里斯·洛克(Chris Rock)是非常好笑的。他的表演没有瑕疵。但是每年,他都会在几十家小俱乐部里表演。他在这里的表现只能算一般般,但这个洛克是我们看不到的。没有哪个喜剧天才能聪明到可以预料哪些包袱会讨观众喜欢。每位著名喜剧演员在登上大型舞台前都会在小剧场里对节目内容进行试水。曾经有人问洛克,他是否怀念小剧场里的日子。他回答说:
巡演开始的地点其实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是大剧场。在上次巡演开始之前,我其实已经在新不伦瑞克的一个叫“压力工厂”的地方演出过了。我为了巡演,已经进行过40到50场预演了。
有一家报纸报道过洛克在这些小剧场中的演出,描述了他如何翻看笔记,有些笨拙地对素材进行斟酌。“我需要删掉一些段子。”他在中途休息时说。我们在网飞上看到的那些段子就是在无数次尝试后才脱颖而出的尾部产品。
投资也是如此。我们很容易知道沃伦·巴菲特的金融净资产有多少,或者他的年回报率有多少,甚至是他最优秀、最著名的投资项目有哪些。它们就摆在明面上,人们讨论的时候也只会讨论它们。
对他职业生涯中的每一笔投资进行统计是件很困难的事。没有人会去讨论那些看走眼的选择、失败的业务和糟糕的收购,但它们也是巴菲特投资故事的一部分,只不过是“尾事件主导成功”的另一面罢了。
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13年的股东大会上,沃伦·巴菲特表示,自己一生中持有过400~500只股票,而收益中的大部分来自其中的10只。查理·芒格接着说:“如果去掉几笔顶级投资,公司的长期业绩表现其实相当普通。”
当我们特别关注某些榜样的成功时,我们就会忽视这样一个事实:他们的成功来自他们全部行为中的一小部分。这种忽视会让我们觉得我们自己的失败、亏损和挫折是因为我们做错了什么。或许我们真的做错了。或许我们没有做错,我们的错误率和投资高手们的其实没什么差异,只不过当他们选择正确的时候,他们能抓住机会,表现得比我们更好。但他们犯的错误并不会比你我这些普通人少。
“重要的不是你对了还是错了,”“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曾说,“而是当你对的时候,你能赚到多少,或者当你错的时候,你会损失多少。”你即使有一半的时间都在犯错,到最后依然能赢。
在我们生活的银河系中有1,000亿颗行星,而据我们所知,只有一个星球上存在智慧生命。
不难想象,此时此刻阅读这本书的你也是这个尾事件的结果。
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接下来,我们来看看金钱能如何让你更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