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章测试 / 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也不要紧

找不到人生的意义,也不要紧

开始打字练习

跟一些烦恼的年轻人聊天,有时像在翻阅一本书。

这本书的封面偶尔会写着:我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怎么办?

但是翻开书,多看了几页之后会发现,这本书其实写的是:我也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感觉不到人生的意义。

这种问题,有一个很贴切的名字:空心病。

明明生活还不错,一切都过得去,但是对接下来的人生没有期待。无论吃多好吃的美食,在工作上取得多高的成就,都觉得还好,也就这样吧。

想要探索人生意义,却也觉得很难,无从起步。那是不是找到人生意义之后,空心病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我之前也是这样想的,但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之后,我发现:对于人生意义的追求,我们完全可以放松一点。

这部电视剧的名字叫《仿生人间》,是一个科幻悬疑剧。

不过,它虽然披着科幻的外壳,讲的其实是人性。

首先,这部剧最大的科幻设定是“仿生人”。

仿生人,不是机器人,他们的生理构造与人类完全相同,唯一的差异就是他们大脑经过了基因编辑。

这样的结果是,他们有着单一且必须遵从的初始执念,这成为他们一切情感与行为的根基。

比如对伴侣至死不渝,做乖巧孝顺的孩子,绝对效忠老板……对于仿生人而言,“活着的意义”在一开始就被定制好,且透明。

这不刚好是“空心病”的反面吗?

在剧中,一出生就有“活着的意义”的是仿生人;而在现实中,有坚定的人生意义的人,也让我们羡慕。

因为在人生的重要选择关头,他们可以做到不内耗、不纠结、不委屈。

人生意义,自然而然能成为他们内心的力量。

话说回来,那仿生人从最开始就被植入了“活着的意义”,是不是意味着,世界就变成美好的人间了呢?

当然不是。

《仿生人间》的第一集,就描述了一场悲剧。

一名丧偶的妈妈陈心慧,作为企业的创始人,因为太忙没有时间陪伴儿子。

她定制了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仿生人,并为其植入了“无条件地对孩子好”的初始执念,代替自己。

最开始,这个仿生人真的很好,正如陈心慧所期待的那样,将孩子照顾得很好。

但是,悲剧来了,陈心慧平时对儿子要求严苛,经常批评他。这种严厉的爱和仿生人“无条件地对孩子好”的设定刚好相悖,仿生人认为这是对孩子的伤害。

仿生人甚至觉得陈心慧不配做一个妈妈,她再也不满足于只做一个替身,于是决定取而代之,最终导致陈心慧的死亡。

俗话说:当你手持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

没有信念是一种问题,但是过于坚持、追求自己的信念,也会导致别的问题。

这些执念叫作“限制性信念”。

对于仿生人来说,他们的初始执念会变成限制性信念,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毕竟他们从生理结构上就和我们不同。

但其实在我们每个 普通人的生活中,限制性信念也比比皆是。

“我不是男孩子,学不好理科。”

“我已经35岁了,干什么都来不及了。”

“我不够优秀,无法胜任这个岗位。”

这些限制性信念,会形成一个牢笼,限制我们,让我们没法完全发挥出潜力。

那问题来了,限制性信念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仿生人间》里最大的悲剧,很好地解释了这样的一个过程。

仿生人都是被定制的,因此他们的初始执念都是由其定制者所设定,也因而产生了彼此的绑定关系。

这样一来,就给不法分子的活动留下了空间。为了打击犯罪,政府出台禁令,成立了“明眸搜查部”来配合搜查混迹在人类社会中未被发现的仿生人。一旦发现,就立即召回、销毁。

而最大的悲剧,就发生在“明眸搜查部”的负责人万国峰身上。

万国峰一出场,就是一个标准的领导者形象,工作和业绩永远优先,甚至有点儿工作狂。但是有一次他因为赶着回去见领导,临时取消了家庭旅行,在回程途中因为着急疏忽造成车祸,导致女儿离世。打击接二连三,妻子因为这件事一直不肯原谅他,切断了与他的所有联系。

万国峰因此承受着巨大的伤痛,他也由此执着地认为,只要能够把消除仿生人初始执念的技术应用在人类身上,就可以操控人类的情感,实现让人们选择性地忘记执念。而忘记痛苦,就可以拯救人类走出伤痛,获得解脱!

乍一听,这真的是一件具有颠覆性意义的伟大事业。

为了这份执念,他甚至不惜超越底线,虐待仿生人,甚至直接用人类做实验。也是因为这份执念,他误杀了共事多年的战友,之后依然执迷不悟。

想要从过去的痛苦中走出来,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念头,是中性的。

但有的时候,我们太执着于一个信念,自身就失去了灵活性,甚至变得“非黑即白”、绝对化——如果不完成这个信念,我们就是失败的、是不值得被爱的,限制性信念就此产生。

万国峰的结局可想而知,于他而言的信念其实只是为了一己私欲,究其根源,还是因为他无法直面自己的罪恶感,以为消除记忆,就可以太平生活。

他害怕面对自己强烈的情绪——悔恨、伤痛与悲伤——也是在拒绝成长。

承担后果、赢得原谅、走出伤痛,原本就是一场涅槃重生之旅。

我曾经遇到一个人,他只想快乐,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因为任何职业都让他与“职业虚假面具”联系在一起,有违他的快乐标准。

但是如果没有痛苦做对比,你如何知道自己正身处快乐呢? 而我也无法让他理解自己正在追求一个无法实现的梦幻。

我们苦苦追求的东西,很可能也在限制我们自己。

说到这里,也许最初的问题开始有了答案。是不是只要找到“意义”,人生就会变得幸福?

电视剧里的仿生人安秋一度担心:如果一个仿生人连初始执念都没有,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你的内心是否也会有这样的担心?

最终,安秋作为唯一一个被成功消除了初始执念的仿生人,她收获的最大礼物是自由:如其所是,为自己而活,不用满足任何人的期待。

自由意志是生而为人最基本却也是最珍贵的权利。但不幸的是,我们常常活成了别人期待的样子,或者活在自己的执念里,自我禁锢。

生活里我们可能会发展出这样的假设:当我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我就会很有安全感;只有当我赚了更多的钱,我才能有安全感;只要我被周围的人喜欢,我就会有安全感,所以我不能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我的孩子要非常优秀且听话,我才有安全感……

当然,这些不合理的限制性信念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转换。

你可以在内心问自己:这是正确的吗?你有多确定?如果秉持这个信念一直到老,你将会拥有怎样的人生?如果不执着于这个想法,你的人生又会怎样?

限制性信念为什么会牢不可破呢?其实是因为我们没有强有力地去挑战它!当然,也可能是你没有识别到这种信念。

有一句话叫作:拿着旧地图,到不了新大陆。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的信念,就是这一张张旧地图。我们太执着于按照地图上的路行走,而忘记了一件事:地图永远只是辅助,我们真正要走的,还是脚下的路。

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可能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这是人生的常态。但其实回过头来想,“必须要找到人生的意义”是否也是一种限制性信念呢?

声明:以上文章均为用户自行发布,仅供打字交流使用,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特此声明!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